第365章 【第五个世界千里光】110

自从晏行云被认回, 还在后宫养病的永徽帝承认了他身为“皇长子”的身份,并立他为太子,命他监国之后,新太子雷厉风行地采取了一系列行动。

首先, 他宣布了刑部和大理寺对“仁王遇袭案”的调查结果。

……竟是张皇后和仁王, 眼看仁王在永固寺大琉璃塔坍塌之后声望江河日下, 而相对地,晏行云这颗彼时的“遗珠”却贤名日渐远播,故此铤而走险,一手策划了“仁王遇袭案”,想陷害皇长子入罪, 这样一来圣上就只能立仁王为太子了!

所幸圣上并没有被蒙蔽而酿成大祸,在北陵大军推进至太平府外、气急攻心而病倒之后,在病榻上痛定思痛,终于想清楚了这其中关窍, 急命吏部侍郎石永明等人奉口谕去刑部大牢迎请皇长子入宫。

而张皇后不甘心阴谋暴露、就此失败,意图封闭宫禁、关押重臣, 强迫朝臣推举仁王为太子。

幸好皇长子夫妇及时赶到, 率领忠心的勤王之师,解除了圣上之危, 剪灭了张后叛乱。

如今北陵大军已压至太平府边界一线, 而太平府境内多平原、少山地,即使有山, 也多是小山丘,几乎无险可守。

新太子虽贤明, 又有收服人心的手腕与处理政务的能力,但一时间亦是忙得有些焦头烂额。

晏行云将后宫诸事暂且托付于钟贵妃署理, 被张皇后压了许多年的钟贵妃很是喜悦。

由于北陵大军迫近中京,永徽帝又沉疴不起,新太子的册封仪式被迫推后了。自然,太子妃的正式册封也就没有下来。

不过,新太子伉俪很快就从庄信侯府搬入了东宫,这固然是晏行云为了让自己的太子头衔看起来更名正言顺、无可挑战一点,但这也使得谢琇有点气闷。

……无他,现在她要出个宫都不太方便了,虽然晏行云给了她一块腰牌,但出个门还要在家里先走两三里地的感觉,实在有点糟糕。

而且,钟贵妃深知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从谁那里得来,非常懂得处事进退之道,宫务方面的事情,稍微大一点的,就要主动拿来东宫和谢琇商量决定。

谢琇:“……”

我不是来宫斗的,我们格局打开一点,我是来打中京保卫战的啊!

而且在宫里呆了一阵子之后,她的直觉也渐渐地让她对一些重要人物产生了一些自己的判断。

这个世界的NPC资料也很缺乏,譬如钟贵妃,在原作中只不过是几段话的篇幅。但谢琇和她接触得多了,才发现她也是个聪明人,至少比杜贵妃聪明得多,才会在张皇后与杜贵妃的夹缝之间一直平安生存至今,并且看起来将会变成笑到最后的那一位。

但是那位一早就与晏小侯有勾连的中官高方智,给谢琇留下的印象却不是很好。

虽然谢琇对中官这一类型并没有什么偏见——除非是轮到去那些历史同人小世界里,碰到历史上盖棺定论为祸一时的权阉,才会产生本能的厌恶——然而这位在原作里权势最大的中官高方智,却令她同样产生了一种直觉上的防备与不喜。

他虽然对待谢琇一直是恭恭敬敬的,但他给她的感觉依然有一种阴冷之感,仿若深藏在阴影里的毒蛇,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猛然扑出,狠狠咬下一口。

而他的那种恭敬,仿佛也仅仅只是一种他的保护色而已。他在谢琇这位“太子妃”面前折腰,用那种合乎礼仪的恭敬,来遮掩他内心对她的睥睨与轻蔑。

对这位极得永徽帝欢心与信任的权监来说,二十年未能踏入中京城一步的谢大小姐,实则就如同他脚下的可怜虫,匍匐于泥地上,倘若没有那桩意外的悔婚替嫁,就会一辈子沉陷于泥淖里。

然而她又因为那一次替嫁之事,一步登天,成为庄信侯世子夫人——他所选定的盟友的正妻。这就代表着,她从尘埃里的野草,变成了宝座上的金玉,身份将会压他一头,成为他必须尊敬的人。

这让他非常不快。

他与谢大小姐之间并无私人恩怨。他不快的原因,纯粹就是因为,他认为她不值得受到他这样的尊重与恭敬的对待。

即使她拥有不凡的身手,依然不能改变她长于乡野的事实。她在京城的贵女之中连好名声都没有,更不要提是否表现出色,是否拥有不凡的地位,父亲是否位高权重、是否得力……

而在他的一番评估之后,他似乎得出了一个结论,而他虽然在她面前表现得谦卑恭敬,但他的那种结论也清晰地传达给了她——

简而言之,就是四个大字——“她不值得”。

高方智似乎认为,现在晏行云是太子殿下了,而谢大小姐的家世应该有一点不够看了,性格也并非最佳。

他好像觉得,太子殿下即将拥有天下、富有四海,是时候该过河拆桥,换一位更出色、更适合他的淑女作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