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第五个世界千里光】73

在姜云镜悟出了谢琇的暗示“钟贵妃意欲收晏小侯为养子, 在立储风波中一争大位”之后,他行动得也非常快。

他本就是晏行云的盟友,而且看起来他也受够了被多疑且愈发昏庸的永徽帝所控制,因此他打算在晏小侯身上下注。

而明面上, 晏行云除了还没能得到永徽帝公开的承认之外, 母族与妻族的缺陷, 也是他的弱势之一。

如今,他的妻族虽然势力还是不太够看,但好歹有了名义和地位也相当的匹配。

太傅长女,即便是做真正的皇子妃,在名义上都是足够的。

永徽帝可真是用心良苦。既不能给这位“遗珠”真正强而有力的岳家, 又不能拿那些芝麻官儿家的姑娘们来敷衍,导致反而大削晏小侯的实力、增添仁王一派的希望。

他委实深谙平衡之道。

当然,若是晏小侯当初真的娶了谢二小姐,想必张皇后和仁王会更开心些。

不过谢二小姐那副模样, 对哪一派来说都宛如一个不定时炸弹,张皇后当初大概也没拿定主意, 这颗炸弹将来万一引爆, 是会炸到晏小侯,还是会把己方也一起拖下水。

相较之下, 谢大小姐被放逐于荒郊野岭二十年, 什么贵女教育都没有接受过,想必也上不得台面, 或许是更适合的拖后腿人选。

因此,张皇后一个犹豫不决, 倒是让晏小侯错有错着,补强了妻族的缺陷。

如今, 只要他再寻一有力的母族,情势便会大致均衡……不,稍微偏向他这一方了。

而同为贵妃、却多年被杜贵妃压制,而且无子的钟贵妃,如今升上了后宫第二号人物的位置,也终于有了另起心思的余暇。

……这就是晏行云的机会。

也是谢琇挑动风云的机会。

她为永徽帝送上了一份大礼,足以让他愕然发现第二股势力已经成形,他不能再去打压张皇后与仁王一派,以免两边失衡。

……也就是说,只要促成钟贵妃成为晏小侯的养母,永徽帝就不能再打压刑部上下——尤其是张皇后的表妹夫刑部尚书郑啸,以及郑尚书的爱徒盛侍郎了。

而这个计划,同样对晏行云有利。

他不能把宝全部都押在永徽帝的父爱之上。更何况永徽帝压根没有许多父爱。

与钟贵妃结盟,他就又往上走了一步。

他总不能一直单打独斗下去。有一位地位高贵的养母,在后宫之中与张皇后抗衡的话,将省掉他许多事情。

姜云镜正是看出这些隐藏的好处,才没有阻止谢琇从这一点下手。

而晏行云,即使还不知道盛侍郎与谢大小姐之间的这一番纠葛,他在面对机遇时,反应也很快。

之前,钟贵妃便有意认下晏行云做养子,但永徽帝那边总是态度暧昧。

晏行云也不灰心丧气,私下里与钟家来往勾连多时,利益分配都谈定了,俨然一副已成了一家人的心照不宣模样,只是在表面上还只是客客气气来往,并没有走得过近。

钟贵妃同时在后宫中以无子为由,试探着请求收养庄信侯世子晏行云,但被永徽帝拒绝。

永徽帝用的理由是“朕尚有子,何须收养?爱妃一片慈母之心可嘉,唯朕目下并无此意。长定聪敏颖悟,必能体会朕心”。

然而,过了大约十几天之后,仁王于御苑之中乘舟游湖,忽起狂风,仁王于众目睽睽之下落水,很是费了一番周折才被救上岸,因此受寒,缠绵病榻,说是因为仁王不谙水性,落水时肺中入水,因而总不见好,时常咳血。

永徽帝震怒,发落了一干人等,下令彻查。张皇后因为独子受此大罪,亦是惊怒非常,下了死力去查,最后还是一无所获。

无论是钟贵妃,还是晏小侯,看起来好似还真的没有在其中插手。

张皇后虽没有大本领,但永徽帝至今只此一个嫡子,张皇后自是看得很紧,仁王身旁的人都是经过再三筛选调查的,没有一个不是自己人。

事发当时,仁王身旁也并没有人碰撞或推搡他,一切真的就是偶然。

仁王落水之后,也有船上和岸边宫人即刻要跳水施救,但当时就是那么不巧,狂风骤起,日月无光,水面波涛汹涌,舟船都摇摇晃晃,无法保持平衡,拖延了施救进程,才导致仁王被救上来时已经喝了好多水,伤及肺脏,久治不愈。

这一下,前朝后宫,皆是愈发暗潮汹涌。

钟贵妃自然不好在这等时刻再提出相同的请求,但朝堂中已有许多人坐不住了。

其中有忠臣,忧心皇嗣之危,认为仁王尚未完全长成、也未证明过自己的能力,还遭此大难,恐不足以扛起社稷重任;当然也有想要押宝或浑水摸鱼的、各有心思的其他朝臣勋贵,觉得自己既然挨不上张家的边,不如做点其它打算,说不准将来还能混个从龙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