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第三个世界西洲曲】101(第3/4页)

那老丈点点头,低头细思了一回,竟真的重又弹拨了几下琴弦,放声歌道: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

《大虞通史》中记载:“月华郡主,慎宗养女也。上赐名为‘李琇暶’,小字折梅,本前朝贵胄之女矣。永徽三十五年初,上降旨御封其为‘月华郡主’,命其北去北陵,和亲纳乌第汗王,以换取承王南归。三月末,郡主安抵北陵国都天定城。越六月,承王归朝,面圣拜谢隆恩,涕泣交流,不知所云;其时承王已去国三十六年耳。

“于承王入中京前,永徽三十五年五月,北陵忽起内乱。七月,时有云川卫小旗张校,乃昔日潜居北陵之密探,单骑疾奔回京,上禀曰‘月华郡主自新婚之夜起,即坚拒纳乌第汗于帐外,言“待吾伯父平安归虞,始信大汗结好之诚意”,算得承王一行入关后,方松口相迎。纳乌第汗大喜,当夜前往郡主帐中,欲与郡主相会。不料郡主早有决断,暴起行刺纳乌第汗,与之同归于尽。纳乌第汗生前未及立储,现北陵国内陷入内乱,已两月矣。其身后只遗下一庶子,其子年幼,而诸兄弟年轻力壮,各据一方。纳乌第汗之幼子与诸叔伯争位,动乱之势已成,各有拥趸,相互攻伐,互有死伤,恐数年内再无力南侵’。

“上大喜,曰‘此事虽非朕潜心安排,然月华有勇有谋,实居首功’,叹惋其红颜薄命,为昭其英勇节烈,特旨追封为‘荣晖公主’,命礼部为其治丧,建衣冠冢于中京城外落雁山上。

“时长宜公主有疾,言行悖乱无章。闻月华郡主之丧讯,惊惶四顾于左右道:‘吾昔日曾梦月华薨于永徽三十五年,今验矣’。左右大惊,上报于今上。上大怒,极言申斥。长宜公主忧惧,上表云‘儿昔年曾得一梦,梦中人云今明二年,月华命中该当有难,儿亦有一难关,就应在此。儿昔日曾与月华有旧交,亦曾提前示警;今儿已无恙矣,不意月华却应了梦中所言,儿一时震骇,心有所感,故有此言,还望父皇恕罪’。上赦之。

“九月,荣晖公主衣冠冢成。十月十二,上命礼部尚书谢华遥、中官高方智、云川卫指挥使盛应弦为特使,持节以祭。”

又有专门记载当时八卦消息的《仙京笔记》中,有一则轶事云:

“尝闻荣晖公主行刺北陵纳乌第汗,与之同归于尽,引发北陵内乱,一时无力再南侵扰边,公主实有大功于国。叹公主之节烈,堪为举朝之楷模。永徽三十五年九月,公主衣冠冢于京城外落雁山上落成。十月十二,永徽帝遣使持节代祭,备极哀荣。

“时有京城百姓上千人,感于公主大义,扶老携幼,亦祭祀公主于落雁山下。帝使一行下山回城时,偶闻百姓中有一老丈,鼓琴而歌古送葬调‘薤露’曰:‘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其中一人闻声策马而出,驻马回首,问曰:‘昔日公主出京北上,可是老丈作歌为别?’老丈诚惶诚恐,拜曰:‘正是草民。’帝使遂道:‘当日之歌,今日可曾再为,以酬公主?’老丈再拜曰:‘敢不从命?’遂歌曰: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彼时风雪忽起,众人慌忙四下退避不迭。歌罢再看时,那帝使早已孤身策马远去。便有人问:‘那是何人?’身旁人皆面面相觑。适有一书生,闻言便道:‘某观其人面相,仿佛若是云川卫指挥使,盛应弦盛大人。’

“忽有一小儿曰:‘非也。方才小子曾偶见那帝使闻歌而泣下,泪洒衣襟;若真是大名鼎鼎的盛指挥使,其乃当世之堂堂大英雄,铁骨铮铮,何等英豪,又怎会当众落泪?可见秀才你说得不真。’

“亦有人帮腔曰:‘帝使持节来祭,一行人全穿着素服,又高踞于马上,面目难以看清;其中年轻郎君,总有二、三十之数,岂敢断言那一位就是盛大人?’

“众人纳罕,争执起来,众说纷纭,难有定论。及待其后,风雪停歇,众人上山祭扫,见公主墓前,有人遗下一双木雕大雁,栩栩如生;若注视许久,则生错觉,觉双雁几欲引吭高歌,振翅同飞。

“其后,荣晖公主墓便生出许多传说,惜哉全无答案。如当日是谁在墓前遗下双雁,为何哀歌起而风雪至,哀歌终而风雪歇;在山下与众人交谈之帝使其人究竟是谁,又为何闻哀歌而至潸然泪下,终不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