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勇气(第2/4页)

陈缘知看着她,目光难以移开。

也许旁人会觉得这样的反应太过淡漠,但陈缘知却能看明白,那是笃定。

黎羽怜:“咦,文心居然不是第一吗?”

这应该也是大多数人的困惑。

温文心第一次大考的成绩只有语文是第一,却能在后面有拿着两科单科第一的人的情况下甩第二名总分足足三十分,可见其各科成绩是多么惊人的高和平均。

在高中时期,大家最佩服的并不是单科大神,而是各科都没有瘸腿还能有一门拔尖的总分六边形战士。

吴名旭把零食给谢槿桦的时候,还不忘说几句赞扬的话,“谢槿桦同学这次进步巨大,级排进入了前200名!我平时也经常能看到她早早来到教室自习,大家要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好成绩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黎羽怜惊呼:“年级前200!?她怎么突然变得这么厉害了呀!文心上次都没进前200呢。”

陈缘知却知道为什么:“她上次考物理没填答题卡。”

期中考试考物理的时候,陈缘知恰好和谢槿桦在一个考场。她坐最后一排,考试结束后,默认坐在每组最后一位的同学负责收答题卡。

陈缘知收答题卡的时候就发现了,谢槿桦的选择题没有涂。

虽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

陈缘知垂眸看了一眼手机上显示刚刚打开的文件,物理单科第一那一行,赫然写着“谢槿桦”的名字。

——如果那场考试谢槿桦涂了卡,可能总分第一就不是温文心了。

黎羽怜:“原来她才是我们班的大佬!级排前200耶……缘知,你说她会不会下学期就跳去重点班了呀?”

东江中学的校训是“修心明志,重徳求智”。在鼓励自由,开拓,创新,全面发展的同时,也有着春申市众多高中里独树一帜的“竞争激励型”学规。

最为人称道的便是其中灵活逐末的升班制。

每学期重点班和普通班都会彻底洗牌,所有学生的分班依据是本学期内各大考试的平均总成绩。大考成绩乘每学期末给出的相应的考试权重系数,最终相加得出分班成绩。

其中月考和期中考占比较低,往往只有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三十;而各大高校间的联考和本校的期末考则会占到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五十。

因为目前还未分科,高一阶段的重点班不划分物理类和历史类,共五个班级,250人,其中年级前50名编为下一学期的元培班,即众人口中的清北班;年级第51名到第250名编为四个创新班,算是次重点班。

所有班级学生随升随走,与普通学校不同,东江中学升班不参考学期德育评分和学期奖惩评定结果,完全按成绩定来去。

高一上学期还没有月考,期末考试的比例据说达到了百分之八十。

如果最后公布的权重系数确实是百分之八十,那么期末考进了级前200名的谢槿桦很有可能会在下学期升上创新班。

高手如云的东江中学里能够进入创新班的人,可以说在整个春申市都能算得上名列前茅。

这换在随便一个人身上都要欢呼雀跃的事情,谢槿桦却只是面色如常地接过了吴名旭给的零食,道了句谢,转身就要走。

吴名旭连忙喊住她,“哎,等等,这还有单科第一的奖励。”

班里隐隐约约传来低笑声。

“第二名,戴胥。”

陈缘知有些意外,她还以为第二名会是温文心。和上一次一样,她再次将目光投向那个正走上台的男生。

陈缘知在这个班里注意到的男生不多,对戴胥的了解仅限于长得很高成绩很好的同班男同学——如果非要说有什么特别,那就是他几乎不和女生接触。

和魏风原,蜀锦泽等人不同,陈缘知的印象里几乎没有见到戴胥和女生有过交谈,无论是体育课,上下学的路上还是下课时的班里,他身边都只有男生。他也不是王劳健那样的班级喜剧人,印象中极少见到他很大声地说话聊天。

和上一次一样,戴胥很礼貌地微微欠身,才接过了班主任的递给他的零食。

“第三名,温文心。”

陈缘知看了一眼温文心的表情,她显然很在意自己的成绩退步了这一点,脸上的笑容都显得有些勉强。

“第四名,魏风原。”

“第五名,梁商英。”

“……”

前十名陆续公布,和上次大考相比几乎都是差不多的人,在前十里上上下下地轮换着。

陈缘知忽然注意到了什么,顿了一下,几乎是同时,黎羽怜耶不约而同地发现了:“哎?蒋欣雨居然不在前十……而且单科第一也没有她。”

上次蒋欣雨拿了一个历史的单科第一,班排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