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第2/3页)

沈青云跟着点点头,她当初选了这个课题,跟徐上卿一拍即合,当然心里是赞同徐上卿的想法的。

新元博物馆,全名新阳元年大庄博物馆,里面陈列的都是在新阳年间的东西。

现在的人都很喜欢说起新阳年间时,直接称呼新阳元年,大概是因为从那一年开始,大庄彻底腾飞,和同时期的其他封建国家比较起来,优秀的太突出了一点。

亿点。

新元博物馆已经不是她们第一次来了,每次来都有共同的景象,那就是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在家家都能进行投影,不喜欢出门的人完全可以大门不出一门不迈就看遍全世界美景的现在,博物馆还能有这么多真人活动,完全是匪夷所思。

可见玉阳大帝和她的官员们对后世人的吸引能力。

绝对的顶流没跑了。

“最近我看小说的网站兴起了一股历史直播流,你看金榜前排的这些文,基本上都带了新阳两个字,要不就是玉阳大帝的名字,这流量,好到爆炸。”

每个作者写小说的水平各不相同,在水平相近的区间里,有人能成绩斐然,有人则默默无闻。

关键点就在于有没有把握住流量。

而在小说领域,尤其是历史小说的领域,大庄新阳年间这一段历史,绝对是最强大的招牌,只要蹭上一蹭,流量不请自来。

“那咱们的论文也得带上这个名字,后期论文要发布到内部论坛进行投票,希望同学们能多多投票给咱们,到时候选中咱们为第一,就能亲自去皇家博物馆看看了!”

沈氏随着时间的变迁,早已不是这个国家的主人,但是当年神沈氏后人在战乱时,为了保住沈氏的历史,将沈氏大部分珍藏都收了起来。

后来国家内部稳定下来,那些珍宝就被放入皇家博物馆,这个皇家指的是昔日沈氏皇族。

因为珍宝数量太多,极为珍贵,所以这么多年来,皇家博物馆基本上都不对外开放,如果外面发生战乱,受到所有人保护的就是皇家博物馆。

迄今为止,千年光阴,只有各大高校的优秀学子才能进去,亲眼一睹旧物昔日风采。

沈青云闻言,有些激动的点点头,她之所以这么努力,为的也是一个进去看看的机会。

她姓沈,随母姓,祖上和皇族其实有沾,往上数个几十代,或许和玉阳大帝还有亲戚关系呢!

想想都令人激动。

沈青云看了眼光脑中的小说界面,绿油油的小说界面上的名字让她格外向往。

谁不想穿越到那个时间,去亲眼目睹一番玉阳大帝的风采,亲眼看看那些被史书称作传奇的女官们,是何等风姿。

可惜,生于后世,无法亲眼看看。

好在身为一个后世人,可以追寻历史的脚步,尽量从史书,从图画中,刻画出一个真实的她们。

她们纵然已经故去,灵魂依旧不朽。

站在《玉阳大帝草原出行图》前,沈青云和周遭的游客一样,将光脑调制摄影模式,尽量清晰的记录下这一切。

在这个时代,人的眼睛已经没有任何疾病,因为人眼可以和机械眼结合,成为世上最清晰的,足以记录一切的摄像头。

不过真想要达到最的程度,需要花费不少钱去改装,普通人的眼睛只要没有太大的问题,还是原装的。

最多戴个眼镜,能让图画更清晰一些。

不知道以前的古人有没有想过,未来是什么模样呢?而现在的样子,又是否符合古人的想象?

沈青云在各类文献,以及新阳年间留下的手稿里,苦苦搜寻着真相,最后她的目光定格在了,刚刚出土不久的文物,尚书令杨可卿墓中陪葬书简上。

准确来说是定格在它的虚拟投影介绍牌上,真正的物品并不在这边,一群人挤着围观呢,哪儿有她仔细停下观看的机会啊。

大庄的时候,人们已经能够使用纸张,很少再看见笨重的书简了,但是那时候的人们,不知道是出于什么想法,下葬的时候,很喜欢用书简陪葬。

经过特殊处理的书简,千年不朽,千年后再现世间,依旧是如当年被人放入墓穴时的模样。

“诸位面前的,是最近抢救性挖掘出的大庄新元年间,尚书令杨可卿亲自写下的书简。”

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广播里详细讲解着,沈青云眼睛一亮,她和徐上卿对视一眼,同时意动。

刚挖掘出不久的书简,那不是现成的新鲜论文题材吗!

让我看看实物,让我看看上面究竟写了什么!

沈青云和徐上卿费尽力气挤进人群,她们大庄的人是真的多,遇到喜欢的东西,一个个都挤过来了。

把头发都挤乱了,两人才到前面,亲眼看见了那书简。

“在杨尚书令的墓中,书简一共有七十八卷,每一卷都是杨尚书令用刻刀亲自刻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