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第2/3页)

颠沛流离的生活让她一度对现实失去了希望。

她曾经想过,是否这个世界就是如此不容女人掌握知识,知识是否是错误的。

它只会为她带来痛苦与灾厄,她所重视的一切都因为她掌握的知识而毁灭。

内心的动摇令本来极为喜爱知识的浦西,在灵魂深处产生了割裂,她的灵魂被撕成两半,一半在地狱里哀嚎,一半在天堂里徜徉。

从遥远的西方一路漂泊到东方,已经五十岁高龄的浦西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她没有别的遗憾,只想将脑海中的知识传承下去。

万幸,她在遥远的东方碰见了一个重视知识,尊重知识的女帝,她没想到,东方竟然会有一位女帝。

听说他们从来没有过女子为帝。

浦西摇摇头,只觉得多年来积攒在身体各处的伤痛都消失不见,整个人犹如新生。

“陛下老身今年已经五十岁整了,不过陛下放心,老身身体康健,再活十年也没有问题。”

棕发褐瞳,轮廓深邃的外国妇人,张嘴说出来的话却是标准的中原语,这让沈玉耀有些惊讶。

不过想想她又了然了,对于那些掌握了知识的天才人物们来说,语言本身并不难学。

天才就算年纪再大,也依旧保持着学习的能力,配上由时间赋予的经验,让天才在应对一切难题时,都显得游刃有余。

面对死亡的难题也是如此。

浦西对死亡的淡然让人无比钦佩。

但是六十岁实在是太年轻,沈玉耀认为浦西应该活到九十岁,一百岁!

沈玉耀连忙叫来太医,让太医为浦西诊脉,同时也是让风尘仆仆的浦西去休息一下,等人一走,沈玉耀马上迫不及待的抓着杨可卿,开始询问她从哪儿找来如此人才。

还有没有!

杨可卿本来想跟沈玉耀仔细说说寻找人才的不易,但是听到沈玉耀后面问还有没有,她马上改了口风。

“陛下,浦西智者就出现在臣面前,臣根本没有费心寻找,与其说是臣找到了智者,不如说是老天将智者赐予我大庄。如此可遇不可求的人物,哪里是说找到就能找到的呢?”

杨可卿可不想刚刚回京城,就被沈玉耀又扔出去找人才。

没有人喜欢颠沛流离的生活,还是待在自己家里安定。

沈玉耀一眼就看出杨可卿耍的小聪明,她指着杨可卿哑然失笑,“你啊你,当真是聪慧过人。”

杨可卿憨然一笑,“陛下谬赞了,都是陛下之功。”

“行了,少来溜须拍马,此事记你一功,这段时间都察院来了不少新人,新人良莠不齐,需要明眼人去挑拣一番,过过眼再行分配,你既然已经回京,就回到自己的岗位,尽忠职守吧。”

沈玉耀的意思是,这段时间杨可卿没在京城,但是她在京城的官位和权力都没有丢,现在杨可卿回来,就可以直接接手了。

杨可卿闻言心下一喜,马上行礼谢恩,十分感谢沈玉耀对她的看重。

士为知己者死,沈玉耀就是杨可卿心中的知己,她已经失去了所有亲人和重视之人,往后余生,沈玉耀和大庄,都是杨可卿最重视的存在。

沈玉耀不过是投桃报李,既然杨可卿是为她办事的人,那么她绝对不会让对方吃亏。

“陛下,还有一事,臣不知该不该说。”

“但说无妨。”

若是他人同沈玉耀吞吞吐吐的问该不该说,沈玉耀绝对会怼回去,等你确定该说了再来说。

但是现在说这话的是沈玉耀的肱股之臣,于是沈玉耀态度非常友好的表示随便说,她不会轻易治罪。

“是,此番臣带智者回京,石大人也跟回来了,路上臣与石大人拉开了些许距离,想来明日一早,石大人就会入京。陛下,石大人无诏归京,乃是犯了大错,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石采文跟着回来了?

沈玉耀挑了下眉,她可算是愿意回来了,古城已经打通去佛地的路,互市显然已经建起来,按道理来说,石采文早就应该回来了。

只是沈玉耀没有发布诏令让她归京,而石采文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就一直在佛地混着。

究其原因,自然是石采文内心不太安稳,沈玉耀心知肚明,只是她们君臣一直没有点破此事。

现在石采文回来,说明她已经选择了归京的路,也就是选择继续为沈玉耀臣子,而非冒风险自立。

能顶住滔天富贵的诱惑,石采文以后在沈玉耀这里,绝对是一等一的忠臣了。

杨可卿问这个问题,只是想要试探一下沈玉耀的态度。

毕竟石采文回京究竟是不是奉诏,有没有犯下大罪,还不是沈玉耀一句话的事情吗?

沈玉耀隔空点了点杨可卿,“杨御史,心软可是为官者大忌。”

“陛下,臣只有这么一个同行之人,不免会多想想,还请陛下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