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第3/4页)

也算是明白了自己未来想要什么,这很重要。

石采文笑完,认真的看着苏丹,希望苏丹能看明白她眼底的郑重。

苏丹像是察觉到什么,看向石采文的目光很是坚定。

不管石采文说什么,她都会坚定的认为那些人是白眼狼!那些人就是辜负了石采文的一片苦心!不值得大人的栽培!

“你啊你,可真是个倔强的性子。”

石采文也算是一手将苏丹教了出来,虽说两人也只不过是相处了一年不足,但两人已然有了师徒之情。

苏丹聪慧善良,是石采文最喜欢的那一类人。

和杨可卿这种心眼多还嘴硬的家伙完全不同!

“但是太过倔强,很容易吃亏的。那些人是去是留,皆随他们心意便是,若是强留,恐怕留来留去会留成仇啊。”

人的想法千变万化,今天想着这样,明天可能就会想着那样。

而想要完全控制一个人,实在是太难了。

石采文不想在人心上算计太多,因为当一个人去算计人心的时候,往往就代表着输得彻底。

人心禁不起试探,也禁不起任何算计。

当感情里充满了算计时,感情就会变成一把锋利的双刃剑。

伤人伤己。

苏丹不懂得石采文口中的未完之意,她没有经历过亲近之人背叛的痛苦,也没有经历过富贵之家骤然获罪落魄,想尽办法去寻一条生路的折磨。

石采文不会主动提及她的过往,因此苏丹并不明白,此刻石采文短短的一句话,凝聚了多少千言万语难以言尽的伤。

她只是下意识的没有再去多问,不再触及石采文那些不愿意说起的过往。

“他们既然都不愿意走,那我想问问你,你愿意同我出关,去一趟古城吗?”

石采文没有再说什么,话题一转到了其他事情上。

苏丹连忙点头。

“愿意的,不管大人去哪儿,苏丹都会陪在大人左右!”

“哈哈哈,好!只要有苏丹在,就证明你家大人我的眼光还没有那么差。不过你放心吧,关外危险,古城更是常年无人涉足,我不可能孤身前去的。”

石采文见苏丹面露关切之色,就知道她要说什么,果然听石采文说不会自己单独去,苏丹明显神情松快不少。

随后苏丹又有些疑惑。

“大人会与谁同行?”

在苏丹又记忆以来,石采文身边就没有过谁长久陪伴,就好像石采文生来就是单独一人一般。

所有人都只是她生命中的过客,这个在边关被无数人议论的京城女子,她的过往就如同她的能力一样神秘。

无论是什么困难都无法难倒她,无论是谁,都无法揭露石采文隐藏起来的过往。

石采文当然不能说出那些过往,她的父亲她的家族,她的亲人都犯了错。

“算是个熟人了,你曾经见过的。”

苏丹疑惑不解,她曾经见过的人有很多啊,石采文口中的熟人是谁?

第二日一早,苏丹就见到了石采文说的“熟人”,那确实是她曾经见过的。

但她只遥遥见过一面啊!

征西将军,曲川。

征西将军的名号还是沈玉耀给曲川封的,算是一种恩典,同时也是一种荣誉。

让世人知道,曲川身上的赫赫战功究竟是从何而来。

每一个生活在边关的人都或多或少的听说过这位将军的事迹,苏丹更是从小听到大。

在没有见到曲川本人前,苏丹一直以为,曲川是个年纪很大的人。

因为她小的时候,曲川的名字就已经响彻边关,这位大庄的战神将军,在边关用军功铸造了属于他的城墙。

让生活在边关的大庄人们从一开始的仓皇无措,到听到他的名字,就会从心里产生一种安全感。

“大人要与征西将军一起去古城?若是那群人知道了,必定肠子都悔青了!”

苏丹高兴的不行,明明一行人还没有出发,她就一副已经胜利的模样。

苏丹的表现,让石采文在与曲川聊天的时候,不禁调侃了两句。

“曲将军在边关当真是家喻户晓,连我身边的学生,都会因为曲将军在而信心大增,看来此次去往古城,一路上可以安然无恙了。”

石采文在从周塞关到西南关的路上,遇到过不少劫匪,那些沙匪就盘踞在无边的沙漠中,等待着猎物走上门来。

石采文不知道指挥她的护卫们杀了多少沙匪,因为她这一路杀过来,沙匪数量减少许多,商人们这才敢在西南关和周塞关之间来回走动。

之前西南关没有做起来互市,和西南关周边沙匪横行有很大的关系。

曲川不是没有派兵剿过匪,只是他的名头实在是太大,那些沙匪老远看着曲家军,闻到曲家军的味道,就仓皇逃窜,根本连正面对敌的机会都不给曲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