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第3/4页)

煤炭的开采技术也会提升,明年冬州不会再缺少燃料。

但这都是明年才能有的东西,现实不是游戏,氪金就能加速,一切基建都得一步步来,沈玉耀已经做的足够好了。

那些人都死在了黎明前的黑暗里,让无数人心痛不已,却没有办法。

秦淑君看出沈玉耀这几天心情格外低沉,便劝她。

“今年的损失比起往年已经降低了许多,之前朝中还有不少大臣,私下议论陛下,认为陛下之前种植棉花、从草原购买羊毛织毛衣之类的举动,不过是玩闹。而今冬日降临,一切已然分明,那些大臣都不再挑剔陛下,开始在外宣扬陛下有未卜先知,未雨绸缪之能。”

“听风就是雨,他们那么闲吗?”

沈玉耀并没有得到安慰,甚至认为大臣们实在是太闲得慌了。

如果不是闲得慌,怎么会有那么多时间在私底下传小话呢?

秦淑君沉默了一下,她说这话的意思,可不是给大臣们打小报告啊,她就是想要借此安慰一下沈玉耀,让沈玉耀不要心情太差。

“朕知道你之心意,尽人事听天命,唯有如此罢了。”

沈玉耀笑了笑,没有在这上面解释太多。虽已经看过许多悲欢离合,却还是会因为万里之外没见过的人的死亡,而心怀感伤。

尤其是在明知他们有活下去的可能后。

沈玉耀没有再说,不是不愿谈及,而是这些话她说出来,没有人会明白。

在无数人眼中,沈玉耀这个皇帝,绝对是有史以来最为爱民的皇帝了。

就是政治风格太过粗暴,不免在读书人群体中,落个残暴的骂名。

不管是直接赐死天下之师前国相秦术,还是亲自下令将宗亲软禁,亦或者是逼死同胞兄长,这些事迹落在读书人眼中,可没有一件是仁德之君会做的。

“新港那边有消息了吗?”

沈玉耀不在乎自己的名声,她只在乎自己画的大饼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真的回来。

如果不能回来,她就要想办法弄第二张饼出来了。

“回陛下,南明港有人来报,新港出发的一艘货船曾经短暂停靠过,想来很快就能回新港了。”

秦淑君今天过来,就是要跟沈玉耀说这个好消息。

不过新港的消息重要程度是在冬州消息之后的,所以到现在她才跟沈玉耀说明。

“太好了!”

沈玉耀喜上眉梢,“很快是多久?”

“如无意外,南明港的人说,大抵月底就能到。”

那就是年前就能到了?

这可真是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看来所有人都能过个丰足的好年了。

沈玉耀一想到船上金银珠宝,她就控制不住的想要马上看见船。

可惜还要等上十天,早知道今天就不问了,提早知道,反倒让人太过焦躁。

沈玉耀来来回回的走了两圈,才将心头的焦躁压下去,继续回去批改奏折。

草原那边的受灾情况比沈玉耀想象中要轻很多,相比于冬州,草原还是比较低纬度的,温度要高上不少。

虽然早晚温差大,导致不少过去的官员都病了,但好在随性的大夫医术精湛,全都是御医出身,加上互市物资充沛,及时用药,没有人出大问题。

“看来草原的潜力比想象中更大,就是粮食还不够,这高产的粮种,可太难寻了,还是要靠自己培育。”想从天上掉馅饼是不成的,明年必须将原本的农部从户部分出来,现在户部底下的分项太杂了。

干脆就把户部改成单纯的财政部,另立一部为科研部。

除了农学种子,还可以研究一些别的,有益于科学进步的东西。

沈玉耀将这件事记在心上,冬天没有什么大事,与其猫冬,不如干点儿活。

每天都忙得很脚不沾地的户部官员并不知道,他们现在满心尊崇的陛下,还想着给他们增加工作量呢。

不过如果科研部建成,户部变为财政部,那么户部的工作量能分出去不少,也算是变相的给他们减压了。

这就跟现代给学生作业减压一样。

明面上看,确实是少了。

至于户部以后因为仓库里的钱粮太多,数到手抽筋,不光没有减压,反倒更忙,那可不关沈玉耀的事儿。

她确实是减压了的。

在浩瀚的大海之上,一艘船在夜晚飘在大海中,海风疯狂的拍打着高帆,让船在海面上无序的飘着。

不过大方向是不变的,所以船长并不是很在乎此事。

明亮的月光照亮了海面,驱散了无边无际的黑暗,却也带来了更加危险的东西。

有船员在甲板上看到了远处有小船靠近。

他神情一肃,马上转身入船舱,厉声说道:“大人,咱们后头有小船!”

“是附近的海寇?”

“是!”

问话的人是船长,而船员则一直在看一旁闭目养神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