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第4/7页)

石炳生他若是勤勤恳恳,一如既往的工作,便也罢了,皇帝多少还会念着他功劳苦劳都有,但若是他犯了大错,治家不严,那就不一定还能稳稳坐在寒门之首的位置上了。

沈玉耀也只是一个猜测,她没有跟石采文说,担心石采文想太多。

但即便她不说,石采文也能明白。

于是她一咬牙,直接跪下了。

“殿下,臣女自请出京,为殿下效力,还请殿下保臣女父亲一命,保石家无虞!”

石采文知道最近沈玉耀一直想要找个合适的人,去西北那边代替杨可卿,处理棉花的事情,让杨可卿回来。

只是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女子学堂开启,本来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石采文也在努力,若是这个阶段去西北,几乎就是放弃此事了。

沈玉耀明白石采文的意思了,她是用自己现在入朝的一个机会,为她办事,为父求情。

杨可卿有功,又急于回来,石采文过目不忘,乃是天纵奇才,别人去西北,肯定稳不住杨可卿手上的东西,但是石采文去就不一样了。

她绝对能做到。

是让石采文留在京城,还是将她外放一年半载,换杨可卿回来,其实后者更合算。

因为石采文的文学造诣很高,就是去读女子学堂,公主和大儒们也不能教她什么,让她去教还差不多。

“你确定?不后悔吗?”

沈玉耀问道。

石采文摇摇头,“石晓晓就在我身边,我却什么都没有意识到,她就在我眼皮底下害人,我不能阻止她,本身就有过错。父亲想来也是这个想法,所以才会义无反顾的去申王府。”

世间之事就是如此的不讲道理,恶人从来不会自省,好人却为自己画地为牢。

沈玉耀不知道该说什么,“如果你确定,那就去吧,等你到的时候,顺便见见杨可卿,你们一别数月,想来很是想念对方。”

石采文神情恍惚了一瞬。

倒不是想念那个对手,而是想念曾经可以无忧无虑,肆意妄为的日子。

“是,臣女遵命。”

石采文不想在家中犹犹豫豫,她给父亲留书一封,又去见了一面母亲,告知母亲自己要出远门一趟,不日即归,便简单收拾了行礼,直接骑马走了。

她只带了十几个侍卫。

武功不行,但是骑术很好,身上还有钱,轻装上路的话,应该两三天就能到合川。

小江夫人一直在哭,她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一夕之间,她的女儿就要远行,甚至归期不定呢?

明明前几日,女儿还在说,她要去女子学堂,日后为太女效力的。

小江夫人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但她知道,有些风雨即将降临到这片宁静之地,而她的女儿,用自己尚且年幼的身躯,为他们遮风挡雨,最后躲过了一次灾难。

沈玉耀叹口气,想了想,觉得没什么可以去的地方,干脆回宫了。

她需要在那些女子学堂的人中,挑选一些平日里才学兼优的人,好好培养。

还要跟朝堂上那些大臣接触接触,互相之间了解一下彼此的脾气,让政策能实施的更加顺利。

真的是忙得不行。

而在她刚回宫的时候,她的姨兄元石陆,正在元家,铁青着脸,看着面前的一场闹剧。

这场闹剧的主角,是他的亲妹妹元清影,还有时任编撰学士的丁原。

在其他同期陆陆续续被外放做官的现在,丁原还呆在翰林院,不是他有多么热爱翰林院这个地方,主要是他想留下来,等待京城官位的空缺。

本来如果他能和元清影成亲,有一个在宫中做禁军统领的大舅哥,他的未来绝对是一片光明,更不要说元石陆和当今太女关系匪浅,那简直就是一条通天大道啊!

就是怀抱着靠元家发迹的愿望,丁原才一直等在京城的。

可谁知道,眼见就要成亲,丁元马上就要成为一家,元清影突然悔婚了!

丁原之前就被石家悔婚过,那时候他们没有他交换庚帖,没有写婚书,也没有送过聘礼,那一次被退婚,丁原勉强认了。

谁让他那会儿也想要高攀杨家的姑娘呢。

但是现在不一样,丁元两家什么流程都走了,最后一步的时候说退亲,这不是打丁家的脸吗?

丁原当即不干了,直接找上了元家。

谁知道他开口的时候,元父和那位继夫人均是一脸迷茫,似乎都不知道婚事被退了的事。

这下丁原明白了,原来全是元清影一人的想法,这个事实比元家看不上丁家,最后悔婚,还让他难受。

那不就是元清影看不上他吗!

他哪里不好,竟然让元清影这么嫌弃!丁原是越想越气,遂而上门来质问。

在他上门的时候,元父和继夫人也在质问元清影这件事,想问问她到底是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