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第2/3页)

皇后深吸几口气,缓缓吐出,最后闭上眼睛,轻轻点头,“陛下,说的是。妾还有些东西没有查明,待查明之日,必亲自下令,将其捉拿,下入牢狱,上述宗亲,夺其皇子身份,处以死刑。”

谋害皇帝这个罪名放在别人家都够诛九族了,申王自然也逃不过一死,其下场比造反还得惨。

毕竟他是真的打算杀了自己的亲生父亲。

可是为什么呢?曲烟月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她的孩子为什么会偏执到,得不到皇位,就要将皇帝杀了。

沈玉耀回京时,他也安排了人刺杀闹事。

明明自身没有几分本事,却偏偏做那造反谋逆的春秋大梦!皇后甚至都有些恨不动了,只觉得人心易变,旧日难寻。

而此刻的申王,正猛灌烈酒,沉醉于他依旧是那个距离皇位最近之人的假象中,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败。

刘莹儿坐在一旁暗自垂泪,嫌弃的将酒醉的男人推到一边,她当初怎么就瞎了眼,觉得这个男人是个人物,值得她冒险一试呢?

不过申王府的环境无论怎么说,都比在刘家和杨家好多了,刘莹儿想,若是她既能荣华富贵一生不愁,又能得个心仪的男子相伴便好了。

刘莹儿这样想着,没有注意到申王喝下的酒里,漂浮着些微白色的粉状物。

淡淡的香气弥散在空中,只被人当做是酒香。

第二日早朝,大臣们尽数上朝,商议国事。

沈玉耀坐于上位,余柳高声喊道:“有事禀奏,无事退朝!”

“臣有本奏!”

这一套上朝的流程,所有人都以烂熟于心,一般在早朝一开始出现的,都是京州的事情,比较简单。

就是很少见,往常多是底下的官员上奏,今日站出来上奏的却是秦国相。

秦国相抬头与沈玉耀有了一瞬间眼神的交错,随后他低头,说道:“大庄得封太女,前无古人,并无租制可寻,故而未曾设下东宫内官,以太监暂代东宫事物,但前朝党争严重,内宫权力不可全数交托于太监之手,故而臣请太女,尽快填充东宫内官,为太女分忧解难,以安国事。”

东宫内官也可以称作东宫属官,俨然就是东宫内的一个小朝廷,因为沈玉耀身为太女,她每天都要批阅大量政事。

那么多事情,她不可能全部自己处理。

以前皇帝掌权,沈玉耀接触的政事还没有现在那么重要,但是现在皇帝重病,手中的政务,一半分到了秦国相手中,一半交给了沈玉耀。

前太子为什么能身处东宫还收拢一大批党羽,和东宫属官们有很大的关系。

不管怎么说,东宫属官之位空虚,沈玉耀个人的工作压力大,确实应该找一些手下为她分忧。

秦国相的提议很有用,不少大臣都开始站出来说他们的想法。

有人想让沈玉耀直接从翰林院选人,反正那边都是备用官员,然后被人反驳,那边的备用官员,吏部已经有了安排,他们都是新人,恐怕不能胜任多份工作。

那不如和之前的一样,直接让沈玉耀自己去找合适的人,自设一套考察的体系。

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随后就开始争论,沈玉耀应该在哪儿去选拔人才。

翰林院不行,那他们家中子弟能不能试试啊?

东宫属官虽然有品级,但和在朝堂上行走的官员们本质不同,他们完全是太女的人。

最大的不同,就是大臣们全都是皇帝的臣子,当皇帝和太女同时下令,他们会听皇帝的。

而东宫属官则是一切以太女为主。

若不是因为太女为储君,日后会继承皇位,而那些东宫属官,天然更受储君信任,大臣们绝对不会出来说一句话,他们得避嫌,省的皇帝怀疑他们。

不过现在皇帝患病,太女监国,他们得好好想想未来,所以他们大胆开口。

他们现在争论,主要是为了给家中后辈争机会。

“殿下,臣家中有一子,今年十六,与太女年龄相当,他长得一表人才,还得了雅号,称明月公子,若他能入东宫,必定能为太女分忧解难。”

“周大人家的公子,年纪轻轻就得了个诨号,可见日日在外招猫逗狗,无所事事,殿下,臣有一子,今年十七,端方雅正,翩翩君子,殿下定会喜欢。”

“你们家里都是什么歪瓜裂枣还往殿下面前送,我家儿郎……”

“孙大人前段才抱了孙子吧?”

沈玉耀听的一个头两个大。

看那些大臣疯狂推荐自家儿郎的架势,沈玉耀总觉得他们不是在争东宫属官的位置,而是在争日后谁能当个男皇后。

这些大臣每一个都有各自的立场,必须有人站出来带节奏,沈玉耀可不想往她的东宫塞一堆男人。

她要的是办正事的人,不是参加选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