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第2/3页)

那个家,从原本让她安心所在,变成了她的梦魇。

可不回家,杨可卿也没有能呆的地方,于是她干脆将所有的精力都投注到建造工厂上去,在得到皇帝重病,太女监国的消息时,她已经在建好的琉璃厂中巡查了。

消息来的很突然,但是带给杨可卿的感觉却很明显。

因为此消息一传来,合川县县令对她的态度马上变得十分和蔼可亲,甚至有些过度的热络,与之前爱答不理公事公办的态度相比,判若两人。

这是为什么,杨可卿很明白,因为她为太女办事,她能与太女直接沟通,说白了,在合川县县令眼中,她算是太女的近臣。

但杨可卿明白,她若是一直在合川呆着,这辈子都不可能真正的走入权力中心,成为太女心中最为器重之人。

她一直在等待一个机会,而那个机会来的是如此猝不及防。

杨可卿自从来到西北,就身兼使命,除了要负责琉璃厂的商业外,她还需要帮太女找东西。

一些以前大庄人从来没有见过,而太女也不确定到底是什么来历的东西。

好在太女很清楚那些东西的模样,甚至画了详细的图,只要照着找就好了。

可是世界之大,想要找到东西是何其困难,如同海底捞针一般,为了尽快完成太女的要求,杨可卿是天天看那些画,恨不得跟那些画一起睡了。

这一天,西域来的商人送给了她一盆奇花。

据那商人说,那是一种开在盆里,可以长出云朵的奇花。

杨可卿立即就有了兴趣,因为她清晰的记得,太女给她的任务里,就有一条是找一种白花,像是南方木棉一样的花。

木棉是大庄特产的一种棉花,同样可以填充被褥衣服,以作保温之效,但木棉太轻太小,对寒风刺骨的北方来说,不能起到最好的保暖效果。

且木棉大多会长成大树,采摘极为不便,沈玉耀一开始就想着最好能将真正的棉花找到,而不是用木棉代替,因为成本完全不同,产量也不能比。

等杨可卿看到那被商人命名为“云花”的棉花时,心情激动的不行。

她好像看到了自己提前回京的希望!

“那商人在何处,我要与他细谈!”

此刻远在京城的沈玉耀并不清楚,之后杨可卿的信件会给她多大的惊喜,她现在正在劝她的表兄。

对,就是在劝曲川。

“曲家而今只剩下表兄一人,缘分未到,表兄不愿成亲便也罢了,好不容易从边关回到了京城,不可再轻易去那边关险地,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母后她必定会十分伤心。”

“末将只是去西南处转一转。”

“依吾看,表兄是打算去那小国转一圈。”

沈玉耀还是小瞧了大庄这些武将文官对高产粮食的强烈渴望,自从沈玉耀拿出了她要给冬州送去的粮种,并且暴露了那个一直不曾被大庄官员放在眼里的小国所在后,这些文官武将,每日都想着一定要亲眼看看那小国究竟是什么样。

“确实要去,顺路罢了。”

曲川还在嘴硬。

沈玉耀本心认为,她不是攻击性很强的人,但是如果发展国家是一种游戏,那她绝对会毫不犹豫的侵略他国。

侵略虽然风险很大,但获得的收益更大。

可现实不是游戏。

“兄长,我大庄泱泱大国,不可善动兵事,若小国不来犯我边境,决不可率先动手。”

沈玉耀不是怕,她是不忍做那个挑起战火的刽子手。

曲川静静看着沈玉耀,他是一个从战场上挣功名的将军,他的剑下不知道有多少敌人的亡魂。

他不惧杀人,同样不惧被杀。

可沈玉耀的话,却让他心中的杀气降了一降。

越是历经战场的人,越是明白和平的可贵,安稳日子是多么的难得。

曲川承认他这段时间被眼下的利润给蛊惑,甚至觉得动手去抢也没什么问题。

这很可怕。

“肥沃的土壤,我大庄到处可见,那小国拿出来的粮种,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我已经命人通知户部,重立司农一职,由朝廷统一来培育良种。”

“培育良种?”

曲川没听说过这四个字,但是他很快就想明白了,就是选择嘉种,进行种植。

沈玉耀所说的培育良种,并非大庄人们单纯理解的培育良种,它更为科学。

沈玉耀点点头,“地里所产,除了上天所赐外,还需农户悉心照料,方能丰收,若农户粗心,便会杂草丛生,庄稼不存。缺水时要浇水,可建水车,灌溉更多良田,水涝时要放水,因此要挖出排水的沟渠,这都是种田的智慧,因此想要种子产量更大,那一定离不开人为干预。”

曲川明白,这就是所谓的人定胜天。

沈玉耀没说的是,想要更好更快的育种,必须建造出更为合适的实验室环境,不光是为了育种,也是为了研究解决未来种田会遇到的虫灾与病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