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第3/6页)

那也没有几天了。

石采文点点头,“多谢公主费心。”

“唉,谁让我摊上这样不靠谱的哥哥呢,不费点儿心不行。下午我还要去一趟曲家,抄录一份西域来的经书,全都是不认识的外文,真是头疼。”

沈玉耀吐槽了一下抄书的事情,她很少会对什么东西发憷,但是抄书还是抄外文的书,属实是让她不会了。

“外文经书?是哪一国的外文书?”

石采文倒是有点儿兴趣,还多问了一句,然而沈玉耀并不知道,只能摇头。

谁料这让石采文更上心了,直接发出一起去曲家帮忙抄书的请求。

有免费劳动力可用,沈玉耀要是拒绝,那岂不是太不知好歹?

“那你堂妹的事情……”

“时间还早,若公主不介意的话,臣女此刻就回家与堂妹说一说,让她好生考虑一下,很快就回来!”

沈玉耀点点头,表示石采文去留随意。

等石采文离开,屋里就只剩下沈玉耀一个人了,她与于三定好晚上回宫前见一面,既然此刻有空,就提前到现在好了。

请小二跑腿一趟,将几道好吃的素菜送到于三居住的府上,很快于三就从外面赶来。

“见过玉阳公主。”

于三即使是被沈玉耀临时叫来,也依旧是一副很淡定的模样,好像不管沈玉耀问她什么问题,她都能告诉沈玉耀答案。

说白了就是有一股大佬的气质在身上,沈玉耀上下打量一番于三,满意的点点头,“教习最近越来越有头领的风范了。”

于三不苟言笑,但眼底多少带了三分放松后的笑意,“公主说笑了,一切都是于三应该为公主做的,公主,今日有个好消息传来,陶李吐出一个人来,似乎和三年前的事情有关。”

“查了这么久,可算是有点儿消息了,坐下细说。”

沈玉耀说查的久,实际上没多少时间,现在她手底下的人已经被于三训练的差不多了,当然没有皇帝手中那批从小培养的暗卫强,但也比之前太子放养的私兵强多了。

“陶李提到的人,名为普深,似乎是个在外行走的僧侣,三年前偶尔路过京城时,曾吃了敬王一顿斋饭,留下了一句预言。”

神神叨叨的,沈玉耀对这种一看就别有用心的僧侣道士很是厌恶。

不过普深……这个名字和普乐是不是有什么关系?

“那个普深是哪儿来的和尚,多大年纪,还能找的到吗?”

沈玉耀直觉这件事没有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

“那个和尚看上去刚到及冠之年,言说自己来自西域,乃是入中原来游历的,那句预言只传入敬王和申王两人耳中,后来二人想要再去寻找此人,却发现已是人去楼空,没有音讯了。”

一个居无定所的游历僧侣,想要再找到是难上加难,更不要说这个名字还不一定是真名。

“预言内容是什么?”沈玉耀有些好奇,一般这种故事里,预言一定会和皇位有关!

而且敬王和申王在此之前都老老实实的当王爷,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一个开始疯狂敛财,一个开始布局对付太子。

似乎从那个时候,名为野心的种子才突然发芽。

“天无二日,彼王代之。”

果然和沈玉耀想的差不多,一个有关王的预言。

三年前,申王刚刚封王,彼王的意思是那个王爷,申王听到,或许会觉得就是自己这个王爷。

而那僧人吃了一顿敬王的斋饭才说出预言,敬王眼中,这个僧人一定是在说自己。

一个完全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阳谋,赌的是这两个人究竟有没有更进一步的想法。结果是那人赌赢了,八个字就让他们走上了另一条路。

沈玉耀只觉得无语,人真的是一种很容易被自我欺骗的生物,如果不是他们的野心,他们也不会被这么简单的话操控未来。

“干得不错,能查出一个僧侣不容易,慢慢再寻,不要叫这条线断在此处。”沈玉耀表示非常赞赏于三的工作效率,并且布置了一下接下来的分段性任务目标,“三哥马上就要成亲了,咱们要敢在他成亲前送上一份大礼,让三哥喜笑颜开,做个高兴的新郎官。”

沈玉耀每次笑的眉眼弯弯的时候,都是有人要倒霉的时候,于三明白了。

“公主,明日那预言便会传遍大街小巷。”

“你永远是最了解我的那个人。”沈玉耀满意了,于三简直太贴心了。

“公主谬赞了。”于三也是冲着那个方向努力的,她的一生是因为沈玉耀才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沈玉耀救了她的命,她自然要成为沈玉耀最信任的下属。

沈玉耀推开身边的窗户,向下看,可以看见底下熙熙攘攘的人群。

人们走来走去,卖包子的小贩在吆喝着,热气向上,带来了一片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