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第2/3页)

孟蒹便与霍光商量自己这个想法。

霍光沉吟片刻,说道:“只要不侵占原有耕地,应当是不错的。”他平日里公务忙碌,白天本就没多少时间陪伴孟蒹,所以他赞同孟蒹也做自己想做的事去。

霍善得知此事后也颇为赞同,兴冲冲跑过去问他新嫁过来的婶娘:“以后我们也可以培育出三千种牡丹吗!”

孟蒹:?

孟蒹对育种也有过初步的了解,一个新品种的选育少说也得花个三五年的时间,哪里能有那么轻易。不过如果人手足够多,许多尝试都可以同时进行,倒也不是不能在数年之内丰富花卉品种。

但有这个人力物力的话,府衙肯定是优先投入到粮食作物育种方面去的,毕竟民以食为天!

目前种植基地每年都在勤勤恳恳地选育良种来着,要不然这些高产种子种着种着就退化了。

孟蒹实话实说:“三千种可能有点难。”

霍善也不失望,又转道去找他小师妹夙小星。

夙小星最近正跟着李诫学建筑。

她对这个很感兴趣,再加上本来就有很不错的算数天赋,许多结构都是一看就会、一点就通。

霍善给她弄来套《营造法式》,她便每天捧着其中某卷看得津津有味,看到兴起时还会照着上头的比例动手做点小木工搭建微缩建筑模型。

霍善对这个也很感兴趣,时不时就跑过来把人家搭好的微缩建筑给拆了,自己重新把它搭起来。

玩得不亦乐乎。

霍善拆完夙小星刚捣鼓出来的宋制小仓库,转头问她:“你以后能给我建个黄鹤楼吗?就建在长江边上!”

他给夙小星念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说是要建得很高很好看,能做到“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

夙小星若是再大几岁,就会推辞说李诫厉害得多,可以让李诫去建。

可她现在也跟霍善一样才七岁大,又是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长大的,哪有那么多推辞来推辞去的想法,听了霍善的要求后点着头答应道:“好,我以后给你建!”

霍善听后高兴极了,讨走了夙小星刚做出来的微缩仓库模型,拿去挨个组装给易知他们看,并到处宣称自己很快能拥有一座特别厉害的黄鹤楼,他师妹给他建的!

没几天就听说了这件事的楚墨七师父:“……”

等会,如果他们没记错的话,霍善这小子只有一个师妹——也就是他们的小徒弟对吧?

七位师父中唯一性别为女的三师父被推为代表去跟徒弟聊了聊,最后确认了……是真的,两小孩真的约定好要由夙小星来建楼。

见夙小星一副“如果没其他事的话我要继续去研究《营造法式》了”的认真模样,三师父思来想去还是没打击她的积极性。反正她们师徒几个现在有七个人在拿俸禄,就算这楼建不成她们也赔得起,随便两小孩捣鼓去吧。

能够学以致用确实是件很有意思的事。

就是楚墨目前的领头人何必难免要找李长生聊聊天,让李长生私下教导教导霍善,以后别事情还没办成就到处嚷嚷,要是他们家徒弟做不到岂不是很难过。

李长生听后思量了许久,觉得有点道理。

他把到处撒欢的霍善拎过来谈心。

在自家师父面前,霍善依然跟天底下所有小孩儿一样,一看到是一对一谈话就开始反思:发生了啥事?是不是我干的啥坏事东窗事发了?到底是哪一桩坏事来着?危!危!危!

小孩子脸上都是藏不住事情的,李长生一见他那模样,就知道他在琢磨什么了,估计是在想坦诚哪些没那么严重的坏事能够蒙混过关。

李长生没太为难他,而是跟他一起坐在秋末的石阶上,与霍善聊起了关于他对各种人和事的认知问题。

这些年霍善不仅找回了霍去病这位赫赫有名的生父,还得了旁人想象不到的奇遇,平日里往来的大多都是青史留名的厉害人物。

嬴政、诸葛亮、李世民他们这些帝王将相自不必说。

黄道婆、潘季驯、李诫等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都有着极其巨大的成就。

哪怕是初遇时有些落魄的杜甫苏轼,那也是凭着自己手中那支笔引得无数人追捧和喜爱的存在。

霍善从小被这样的人包围着,难免觉得天底下许多事都是能轻易做成的,所以他能张口就问人家孟蒹能不能培育出三千种牡丹,张口就让人家刚拿到《营造法式》没几天的夙小星给他建黄鹤楼。

因为他见过或者听说过能够做成这些事的人。

这对许多人来说其实是不公平的,过高的目标会让他们眼前取得的成就变得微不足道。

甚至羞于启齿。

可俗话都说“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些勤勤恳恳为将来打下基础的人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