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第2/2页)

可算明白那群白胡子博士怎么一个两个被霍善忽悠得找不着北了。

倘若朝廷当真有对匈奴用兵的想法……

霍善这身板儿看似小,入手还是很有分量的,扶苏抱起来竟也不怎么吃力。等进了宫门,扶苏还问他和韩信在聊什么。

霍善眼睛忽闪忽闪,瞧着一派无辜:“没聊什么,就是讨论了一下兵法。”

只不过等见了嬴政以及嬴政为他准备的满桌菜肴,霍善话就多了,还给嬴政掏了两样宝贝,一样是望远镜,一样是他上次去宋朝溜达得来的……银胡【革录】。

一听名字带个胡字,就知道这玩意应当是胡人琢磨出来的。

本来银胡【革录】这玩意只是以银装饰过的箭袋,后来不知怎地多了样测听功能,说是趴在上头可以听清楚三十里内的兵马动静。

甭管银胡【革录】本来有没有这个功能,反正霍善手头的银胡【革录】有,毕竟这是他直接从商城购买的,它一般不做虚假宣传。

有了这千里眼和顺风耳,想在对匈奴战役上来个反客为主应当也没那么难!

嬴政:等会,朕什么时候说要反客为主?哦,匈奴人还曾把汉高祖刘邦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啊?汉代人还一直得靠给匈奴送女人维持表面的和平?虽然这仇不是大秦的,但听起来就很让人生气。

霍善的小嘴叭叭还没停呢,给嬴政讲起什么五胡乱华,什么李世民被迫搬空国库和突厥人定下渭水之盟,什么清兵入关留发不留头……这些全都是他亲眼所见的!

自古以来草原上就很不安生,没事就来你家门口晃荡两圈,要是你家乱起来了他们就冲进来烧杀抢掠,这哪里是修个长城就能安心睡大觉的事?

睡不着,根本睡不着!

嬴政:。

本来睡得着的,听你这么一叭叭还真睡不着了。

想当年,他们老秦人就是被撵到最西边来守边关的,当时周天子都说你们老秦人自己的地盘自己打,人有多大胆,地盘就有多大!若说战国诸侯中谁家跟草原民族打交道的历史最长远,那无疑是他们老秦人了。

就这样,东边那群搞学问的还要对他们指指点点,说什么孔子西行不入秦,大秦根本没有学者!

他们当年要是也挤去东边搞学问了,谁来给他们挡住时不时跑过来打秋风的草原蛮族?

瞧瞧,大秦一亡,汉代就得缩手缩脚谋划近百年,才终于能够放开手脚把家门口胃口那群越来越大的匈奴人赶到漠北去。

其实自从蒙恬从匈奴手里把河套诸地抢了回来,嬴政就迅速让蒙恬率领大军原地着手加固、曾修横跨秦、赵、燕三地的长城,这就是对北用兵的重要防线以及补给站。

哪怕匈奴人已经被蒙恬领着三十万大军撵得远远的,嬴政也没有放弃建设针对北方游牧民族的防御工程。

毕竟这是他们大秦人的老对手了,嬴政比谁都知道这些家伙的本性。

比起勉强还能交流的东边六国,这些草原人是真的没法交流,中原人一旦被他们掳过去后基本就是为奴一辈子的命。

霍善说的那些后世因为外族入侵发生的惨祸,嬴政知道是绝对有可能发生的。

就像六国贵族们不会认为自己纵情享乐有问题一样,草原人也并不觉得自己的种种习俗以及生活习性有什么问题。

所以为了长久的太平与大一统,威慑诸夷的武力他们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

嬴政道:“眼下的匈奴远没有后来那般强盛,不过我们也不会放松警惕。往后以长城为界,他们若是敢越线半步,我们便百倍奉还,打到他们不敢再亮出爪牙!”

霍善知道嬴政本身就是个好战分子,也就不再多游说,饱餐一顿后便愉快地回去了。

留下的嬴政无端被他塞了满脑子中原人和草原人两千多年的仇怨,哪里有歇着的想法。

索性派人去把扶苏喊过来。

把人喊来的主要目的是问他:你对匈奴、东胡、月氏等游牧民族有什么想法?

扶苏:?

人也撵远了,长城也修好了,他能有什么想法。

嬴政命他回去好好想想,别还不如个小孩子考虑得长远。

不消说,这小孩子指的自然是霍善。

扶苏今天勤勤恳恳地把弟弟送回来,也没获得嬴政留他吃饭的殊荣。现在一听就明白了,看来霍善路上和韩信叽叽咕咕那么久就是在讲北边的事;估计这一路聊完了还不尽兴,又跑到嬴政面前大说特说!

既然嬴政都让他回去好好想想了,扶苏便恭恭敬敬地应了下来,退下去准备认真琢磨一下北边的防线还有什么疏漏。

对了,最好再找韩信聊聊,看看那小子到底跟韩信讲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