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第2/2页)

司马迁:?

不知为什么,越听越想把满桌子户籍资料扔这小子脸上。

霍善才不管司马迁的心情,又踱着步子去勉励其他人。

碰上这么个真·小孩儿心性的上官,众人能说什么,只能捏着鼻子听他讲。

霍善愉快地“忙碌”了一整天,只觉自己为江夏郡的繁荣富强付出良多,径直蹦去庖屋看看今晚吃什么。

李长生最近在忙别的事,管着他饮食的便换成了他师弟易知。霍善虽能靠着医馆吃上天南海北的美味,却还是爱吃一口鲜的。

春末夏初,正是吃鮰鱼的好时机。

易知已经十四五岁,身量正在往金日磾他们那个头长,也是个走出去能吸引不少爱慕目光的少年郎了。

这会儿他正在做鮰鱼汤,途中浇了些豆浆进去,激发出了鱼肉最本源的鲜味,闻着就好喝极了。

见霍善和小时候一样眼巴巴地等在旁边,易知抬手给他舀了一碗热腾腾的鱼汤。

这汤就该趁着还有一点春寒的时候喝,冬日里凉得太快,容易有腥味;夏日里天气又太热了,喝这么一口热的不太相宜。

霍善端起碗咕咚咕咚地喝了起来,一点都没有太守的样子。

吃起鱼肉来还要非给易知表演一个高超的吐刺技巧。

易知很给面子地停下手里的活看他演出,眼里带着清浅的笑意。

不管得了什么身份,在家里人面前他都没变过。

春耕过后农事正忙,霍善这个太守却没什么事干,正巧受邀去嬴政那边玩耍。

嬴政是个巡幸郡县的爱好者,早几年就出去溜了好几次弯,这回他有心锻炼锻炼扶苏的应变能力,便又决定出门溜达一圈。

经过霍善他们的治疗,嬴政觉得自己身体倍儿棒。当初李斯六十好几都还能跟着他环大秦巡行,他觉得自己至少能走到七十岁。

身体有时候就是这样,越是不动弹就越糟糕,反而是活动起来以后才愈发活力充沛。

这次嬴政想从灵渠南下走走,因为他从霍善那里得知百越打下来以后还时常反复,正应了那些博士唱衰的“这种破地方打下来也没用”。

既然霍善觉得这些地方大有可为,嬴政觉得自己可以带他去看看。

扶苏对此很担心,因为嬴政已经不年轻了,万一在路上发生什么意外可怎么办才好?

当初嬴政派人去打百越,战场上的伤亡倒没多少,水土不服以及当地疫病造成的伤亡却是成千上万。

嬴政不是个爱和人商量的,被扶苏劝烦了便把霍善拎过来评评理。

咱有小神医在侧,难道还能出什么事不成?!

突然被召唤过来解决父子矛盾的霍善:?

霍善客观回答:“医家不是万能的,不可能什么病都能解决。”

他给嬴政父子俩说起祖逖的事。

祖逖他就没能救回来。

祖逖病故后,他家里那些兄弟都没能接住他留下的势力,叛逃的叛逃,被杀的被杀。一切仿佛都在往既定的结局走去,只有周山这个变数还悄然扎根在河南展望河北。

在治病救人这件事上,医家从来都不能保证包救包活。

像华佗他们的行医生涯之中,治不了的病、救不了的人,远远比他们治好的以及救活的人要多。不是他们不想救人,而是生死这种事情有时候并不是人力所能左右的。

扶苏听后马上对嬴政说道:“您都听到了吧?阿善他都说就算有他在身边也不能一个劲往危险的地方跑。”

嬴政没想到霍善居然不站自己这边,马上把他拎到一边说悄悄话:“你手头还有那个【衡石量书】和【迫不及待】不?给他扔个,撵他去干活,我们马上出发。你难道不想去百越那边看看?”

霍善眨巴一下眼:“我去过了呀。”

他跟着苏轼去过儋州,还跟着黄道婆去过崖州。

当初黄道婆回江浙的路上他还去送过几次饭,跟着黄道婆一起走过好多地方,把岭南、福建、江浙都见识了个遍,可以说在大汉没有人比他更懂南方了!

嬴政顿觉自己失算了,拉来的不是自己的帮手,而是扶苏的帮手!

霍善见嬴政很有些郁闷,决定出卖他皇帝姨公来安慰安慰这个老朋友:“你知道不,我姨公刚定了年号,听东坡先生他们说,我姨公是有史以来第一个采用年号纪年的皇帝,从这一年开始连史书全改用年号来记录了……”

嬴政闻言马上转移了注意力。

叮!捕捉到关键词!

有史以来第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