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第2/3页)

所以包括赵煦在内的许多达官贵人生活中处处可以看到朱砂的身影,就连很多饱学之士都抵抗不了服食它的诱惑,这一点在大文豪韩愈的朋友圈里便可见一斑。

即便有医家以及韩愈这样的有识之士呼吁说这东西有毒,也阻挡不了他们渴望健康长寿的心。

霍善道:“你这些都是中了汞毒的症状,需要进行驱汞治疗。”

为了让赵煦对这个诊治更为信服,霍善开始给赵煦指出他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的汞来源。

首先是可能直接吃进嘴里的,比如你要是爱用朱漆大碗盛饭盛汤,那你就有福了,每天都可以直接摄入微量的汞。

其次是你这朱漆门窗、朱漆柱子、朱漆大床、朱漆箱柜、朱漆桌案、朱漆马车,那可真是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至于你们皇宫地底下有没有埋着水银,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你自己研究研究就好。

得亏你们染红衣不是用朱砂,要不然你连都天天穿红的,那可真是衣食住行全给用上了。

所以以你这和汞亲密接触的频率,中点慢性汞毒是很容易的。

这汞毒也不是不能驱除,只是你这生活环境躲又躲不了,搬又搬不了,还能咋滴。

不用太有压力啦,多吃点好的,保持心情愉悦,多活个三五年完全没问题。

赵煦:???

苏轼:???

章惇:???

苏轼此时的内心想法是这样的:弟弟,救救!不会吧,不会有人刚回京师又要去儋州!

章惇此时的内心想法是这样的:好你个苏轼,好你个苏轼,好你个苏轼!你又害我!!!!!

李时珍以小老头儿模样在霍善肩头焦急地跳来跳去,疯狂朝霍善呐喊:“你别什么都学啊,你小子不要什么都学啊,你说你好学不学,非学华佗给人发死亡预告干嘛?不知道华佗死于医患矛盾吗?”

霍善眨巴一下眼,不知道自己哪里学得不对。

难道得照顾一下患者的心情,把话说得委婉一点?可是他已经很委婉了!

要是实话实说的话,那赵煦不是后年就死了吗?

为了稳定赵煦的情绪,他还多说了几年来着!

李时珍能说什么,李时珍只能庆幸在这边没人伤得了霍善。

至于苏轼的话,就让他自求多福吧!

赵煦很快回过神来,目光沉沉地看向霍善。

霍善道:“您让其他人都下去,我可以给你证明!”

赵煦本来是很不高兴的,他身体虽然不太好,但也不至于二十出头就没了。但霍善刚才把他的症状全说对了,又让他心里莫名不安。

赵煦想了想,竟是吩咐章惇和其他人全部退下。

苏轼跟着章惇退出殿外。

等殿门被宫人关上,章惇压低声音对苏轼说道:“下次你自己要找死,不要再带上我!”

苏轼:?

苏轼道:“又不是我让你掺和进来的。”

章惇一阵沉默。

苏轼这会儿倒是没太担心了,毕竟他已经猜到霍善准备做什么了,霍善只要在赵煦面前表演一个虚空掏物,赵煦就能把他当神童下凡。

毕竟赵煦也是个爱好祥瑞的。

今年年初有个段义的农民建房子挖出个玉玺,说是上头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经过蔡京他们检验,都说这必然是秦玺,所以朝廷将它命名为“天授传国受命宝”。

如今文武百官正紧急排练新乐章,等着开大朝会召开受宝仪式,并且决定在今年六月改元为元符,纪念老天显灵把这个珍贵的秦玺带给大宋!

既然失传不知多少年的秦玺都出现了,再来个小神仙不过分吧。

苏轼老神在在地等在外头。

殿内的霍善见其他人都退下了,便对赵煦说道:“你看清楚了哦!”

赵煦看向霍善,想瞧瞧他葫芦里卖什么药。

于是霍善凭空……变出个大西瓜!

霍善喜滋滋地道:“这边是夏天,可以吃西瓜了。”

师父说不能随便掏出不应季的东西,怎么都得等他找地方盖个暖房糊弄一下别人再说,他忍得好辛苦。

一会就吃个够!

赵煦久久不能回神。

那么大那么圆一个瓜,是怎么凭空出现的?!

霍善见自己震慑住了赵煦,非常满意这个效果。他把圆溜溜的大西瓜放到一边,又把自己的小药箱掏了出来,掏出已经从药房里开出的驱汞药喂到赵煦嘴边:“你先吃药,吃了药整个人都会舒服一点。”

这一天天忍受那么多大大小小的毛病,会发疯很正常。

赵煦下意识地张嘴把药吃了进去。

等他反应过来,药丸子都已经被他吞进肚子里去了。

赵煦道:“你难道是……小神仙?”

霍善一本正经地回道:“别人都这么喊我的,但我不是神仙,我就是个有爹有娘的小孩儿!”他站得有点累了,问赵煦能不能挪过去一点,让点位置让他也坐一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