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第2/3页)

没想到这次居然翻车了。

霍善:“……”

从未见过如此热爱作死之人。

他这不仅是祸从口出,还是祸从口入啊!

霍善口里嘀咕着“想要你这家伙长命百岁可真不容易”,但还是迅速入梦过去把苏轼的河豚毒给解决了。

苏轼身上舒服了以后又生龙活虎起来,开始跟霍善狡辩说他过完年马上就冒着岭南湿冷的冬天北归,一路都没怎么停顿的,今天也是马上要渡江了,又受到朋友的热情相邀,他才会拿起筷子尝一尝……

霍善当场给苏轼念他年轻时写的诗:“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要是不爱作死的人,谁知道河豚什么时候上!

苏轼也就不装了,改为猛夸了霍善一通,表示自己是因为知道霍善肯定有办法救自己,所以才勇敢地多吃了几口。

由于苏轼还在北归途中,霍善凭空冒出来着实不是很好解释,霍善给他解了河豚毒以后便没再多留,直接回去了。

因为这次逗留的时间比较短,所以结算的诊金并不多,且奖池都没更新的。

不更新也好,省得来个【祸从口入】。

作为半个医家,霍善是真的不想给人扔这种道具!

商城倒是有新物品上架,不过霍善打开一看,里面新多出来的是……河豚。

霍善:?

这玩意,谁爱买买去!

一看介绍,说的是苏轼曾经被人请吃河豚,人家都想听听他怎么点评,可惜他一直埋头吃吃吃。就在人家以为他不会说话的时候,他满足地放下筷子慨叹:“值得一死于是!”

没错,苏轼就是那种“朝吃河豚,夕死可矣”的猛人。

霍善虽然不打算吃这玩意,但是听说河豚受惊后可以变得圆鼓鼓的,他顿时兴致勃勃地买了一只。

第二天一早,霍善就跟人讨了个木桶,兴致盎然地放了只河豚进去,邀他爹一起来看这个新鲜事物。

他不知从哪顺来根竹枝,鬼鬼祟祟地往河豚身上戳去,仿佛是想出其不意地偷袭那只河豚。

那河豚感受到危险,猛猛地吸起了水,整只豚很快变得圆滚滚的,还竖起了浑身尖刺。

霍善道:“看,真的会鼓起来!”

霍去病:?

怎么老弄回点奇奇怪怪的玩意。

霍善就给霍去病讲起昨晚苏轼紧急呼叫他去解河豚毒的事,还和霍去病分享苏轼掷地有声的“值得一死”发言。

霍去病:“……”

就知道这个姓苏的家伙很不靠谱。

霍去病担心地抱起霍善上上下下地检查,询问他有没有被苏轼忽悠着“尝鲜”。

霍善表示自己没有,他过去的时候苏轼都吃完了,而且已经中河豚毒了。他看过苏轼痛苦哀嚎的模样,怎么还会想不开去吃这玩意!

霍去病这才放下心来。

等到诸葛亮和夙小星他们醒来了,河豚已经恢复原状待在桶里发呆了。

霍善又招呼他们过来看河豚表演。

嘿呀!

坏河豚!

吃我一剑!

给我变圆!

变变变!

嗬!

诸葛亮:?

诸葛亮看向那鼓圆了身体的河豚,莫名地从那小小的鱼眼睛里读出了几分生无可恋的感觉。

夙小星又睁圆了眼。

感觉自己这两天见过的新鲜事物都和她六师父碰上过的倒霉事一样多了。

夙小星问道:“这是什么东西?”

霍善就给她讲这河豚的来历,是他一个叫东坡先生的朋友送他的。

同时还把苏轼“值得一死”的豪言讲给夙小星听。

这玩意可不兴吃。

夙小星道:“难怪我没见过。”

这种料理不好可能毒死人的玩意,对于她几个师父来说还是太超出烹饪能力范围了。

真要尝试把这玩意弄上他们餐桌,一准能来个师门全灭。

诸葛亮:“……”

没想到这位东坡先生除了贡献【祸从口出】这个厉害的技能道具以外,还能起到教育小孩子不要乱吃东西。

他们这群病友之中还真是卧虎藏龙啊!

两小孩正凑一起嘀嘀咕咕,就有人领着两个生面孔进来了,两人皆身穿寻常布衣,只不过为首的人浑身上下收拾得整整齐齐,后面的人却……衣服破破烂烂,不知被什么东西把他袖子撕成了一条条,露出布满血痕的手臂。

整个人看起来唯有一张俊脸没有受伤。

这难道是,跟人打架只顾着护好脸?

这两人不是别人,正是收到消息出来找自家师弟和徒弟的夙小星“大师父”何必。

相比于他六师弟的好相貌,何必整个人都平平无奇,平平无奇的相貌,平平无奇的身高,走出门能随时隐没于人群之中。他看到那两个脑袋挨着脑袋的小孩儿,眉头一下子皱了起来。

一路上,何必已经了解清楚带走他们徒弟的是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