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第2/3页)

老是薅苏轼他们也不是事。

还是需要一点新面孔!

这邀请卡可是他开了近千个宝箱且抽了好多轮奖后才刷出来的独苗苗。

不用可惜!

霍善说干就干,当天晚上跟着张仲景他们刷完新的医学课程后就用出了手头唯一一张邀请卡。

四个小老头儿难得齐聚一堂,跟着霍善瞧瞧久违的患者会是谁。

霍善也很期待,啪地按下随机邀请键。

很快地,一份人物资料出现在霍善眼前。

李时珍第一个凑到霍善边上想看看来的是什么人。

这一看,李时珍就睁大了眼。

只见上头赫然写着一个他颇为熟悉的名字——诸葛亮!

李时珍:?????

比起华佗和张仲景两个估摸着在三国鼎立时期还没来临前就歇菜的东汉末年人士,李时珍反而是在座之人中对诸葛亮最熟悉的。

霍善闲暇时也听李时珍给他讲过点《三国演义》,自然知晓诸葛亮是谁。

是个丞相!

想必很会搞地方治理工作吧!

霍善兴冲冲地看向那新出现在医馆里的生面孔。

这是建兴十年春天的诸葛亮,他去岁再一次打出祁山,也是一生中最后一次打出祁山,没过几年便病逝五丈原,再也无望实现他心心念念的北伐。

这时候的诸葛亮倒是还没有重病缠身,只是十年间数次兴兵北伐让他有些筋疲力尽,非常需要好好修养一段时间。

诸葛亮身长八尺,长须飘然,瞧着就是个非常靠谱的人。

哪怕已经年过五旬,他背脊依然不见丝毫伛偻,目光也清明至极。

诸葛亮过来前显然已经签过就诊知情同意书,知晓霍善这边到底是什么情况。

他拱手朝霍善几人问好。

李时珍还是头一回见到活生生的诸葛亮,不由感慨诸葛亮本人远不是戏台上的诸葛亮能比拟的,一看就让人油然生出种莫名的信服感。

霍善兴致勃勃地凑过去和诸葛亮搭话:“听说您很会做馒头!”

诸葛亮:?

李时珍忙把他拉回来,让他别一见面就聊这个,还不如聊聊木牛流马是怎么做的!

霍善一向听劝,麻溜改为追问诸葛亮:“您能教我们做木牛流马吗?”

诸葛亮:???

没想到这神秘医馆的东家竟是个这么活泼的小孩。

诸葛亮谦道:“教倒是可以教,木牛流马适合山路运输,这边怕是没那么需要。”

霍善马上说道:“需要的,需要的,我们江夏郡也有很多山地的,等我们在山上种了茶叶、甘蔗和番薯,全都得想办法从山上运下去!”

诸葛亮便问番薯是何物。

霍善给他吹嘘了一通,说这玩意“不择地而生,不择时而长”,可以直接蒸着吃、煮着吃、烤着吃,也可以磨成粉做成各种各样的面食,绝对是饥年救荒的大宝贝!

要是诸葛亮教他们做那木牛和流马,他可以跟着去蜀中给他带红薯种子哦!

只是他还得在江夏这边搞试点种植,能分给诸葛亮的番薯种子不多。

占城稻倒是可以先匀他们一点,因为江夏这边以及嬴政他们都没到适合播种季节,他还可以慢慢攒!

诸葛亮:“……”

所以,占城稻又是什么?

占城稻这东西,产量高,用水少,跟番薯一样有“不择地而长”的优点,但他也有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这玩意不好吃。

许多高产的粮食大多都有这么个缺点。

占城米是种硬米,而且缺乏香气,太平年月中完全卖不出价格。但和番薯那样,要是遇到荒年这就是救命的粮食。

这对蜀汉来说却不算太大的缺点。

诸葛亮数次北伐,蜀中早已弹尽粮绝,这种战乱时期所需要的军粮数额十分庞大。军粮这东西,只要能吃饱就差不多了,很难再追求口感。

霍善还现场掏出把占城米给诸葛亮看。

颇为遗憾这米居然不好吃。

多希望能有又好吃有高产的米!

诸葛亮听后沉吟片刻,对霍善建议道:“这米要是研成粉做索饼,便没有不好吃这一缺点了。”

霍善听后睁圆了眼睛,眼神里明明白白在说“你还说你不会做馒头”。

诸葛亮:“……”

所以他为什么看得出这小子乌湛湛的眼睛里头写着什么话啊!

霍善才不管诸葛亮看没看懂他的小眼神儿,马上兴致勃勃地说道:“这个东坡先生给我讲过,叫做米粉,可以嗦着吃!您先在蜀中试种一批看看,等明年江夏这边的占城稻种出来了,我就去跟您学做米粉。”

诸葛亮道:“既然你说的那位东坡先生会做,你直接跟他学就是了。”

霍善想想也是,点着头说道:“好!”

李时珍感慨道:“要是蜀汉军粮充足,是不是就不会再有‘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