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第2/3页)

至于鸡鸭孵蛋的效率那也是嘎嘎高,孵出来的小鸡小鸭也健壮得很,其中一只小母鸡在他出发前已经能扑棱着翅膀飞上屋顶,摆出睥睨群鸡的架势再上头咯咯叫。

就,只要是他喂过的家禽家畜都是这神气活现的模样。

老秦人的农牧血脉果然不是假的,不仅养得多,还养得好,难怪能凭这身本领获得封地。

霍善觉得这个格外健谈的襄阳令挺对自己胃口,可见他和对方挺有缘分。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他可以去帮对方喂一圈马,顺便看看这人赞不绝口、走起那山路来特别利索的马儿长啥样。

说不准以后从南边和川蜀运输好东西到长安还得靠它们!

襄阳令虽不知道霍善有【禽畜多息】的本领在身上,但还是热情地带霍善去养马场玩耍。

李时珍这小老头儿见霍善一副没见识的模样,跑出来给他解释了一番:【这里养的其实就是利川马,利川马虽然不算高大,但耐力特别好,茶马古道基本靠它来走。】

霍善正兴冲冲跟着襄阳令去看马,闻言便和李时珍讨论起来:【什么是茶马古道?】

李时珍:【……】

完了,好像又透露了什么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东西。

想想霍善已经揣着蒺藜火球和千里眼,李时珍也就没再计较什么超前不超前的,给霍善说起茶马古道的起源和发展。

茶马古道从隋唐时期就已经萌芽了,那时候唐朝想要马,吐蕃想要茶,双方都有挺强的贸易意愿,民间和官方都陆续建交。到了他们明朝,吐蕃更是直接向大明称臣!

没错,你没有听错,西边那一大片也是我们的,叫乌斯藏都司和朵甘都司。

只可惜那边条件实在太艰苦了,中原人兴许一过去就已经一命呜呼。大明朝廷流放人都不好意思往那边流放,生怕囚犯听到这个消息后直接造反或者自杀了。

霍善认真思考。

西边,是我们的!

西边的人还需要很多很多茶!

西边都有什么人来着……好像是羌人!

这就多开几个山头多种点茶出来,争取多骗点西羌人给他们养马。

看到这个茶叶没有,想喝的赶紧拿马来换!

他手头可是有一批特别好的茶种,到了江夏以后马上给种下去。

霍善小短腿迈得虎虎生风,跟着襄阳令直奔养马场,立刻很不把自己当外人地开始让金日磾抱着捆草让他挨个喂过去。

这小子一边喂还要一边念叨:“乖啊,多生小马多干活,以后我给你给你的马子马孙找西羌马生小马!你没见过西羌马吧,其实我也没见过,不过大草原上长大的,应该很厉害的唷,你要抓紧生小马啊!”

金日磾:?

襄阳令:?

这里为什么会有西羌马出场?

李时珍:“……”

不是,我只是提一嘴茶马古道,你怎么就要给利川马发西羌对象了?!

当晚一行人在襄阳夜宿,霍善便摩拳擦掌地给已经抵达云梦泽的霍去病写信,信的主要内容是:听说西羌人特别喜欢喝茶,接下来我们要种多多的茶,换多多的马!爹我跟你讲,西边是我们的!

收到信的霍去病:?

霍去病看着烟波浩渺的云梦泽,一时陷入沉默。

云梦泽大不大?

大到一眼望不到头。

可这根本大不过他儿子的心!

崽啊,西边这片地拿下来是真的很难守!

不够用,完全不够用,人不够用,钱也不够。

……总之,先找机会把南越圈起来种上茶树。

信送到霍去病手上没几天,霍善顺利到达夏水渡头,顺利与他爹会师。

越往南走,越能体会什么叫地广人稀。

像南阳郡邻近长安,面积虽没有江夏大,人口却足以设立三十多个县,可见起富庶程度。相比之下,占地更广的南郡和江夏郡都只足够设立十几个县!

幸好刘彻大手一挥吩咐南方诸郡把训好的正卒都送到霍去病手上来,让霍去病边训练水师边试验屯田之策,要不然霍善绝对没可能搞什么江南江北开发计划。

人口那么少,还搞什么搞!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所谓的正卒,就是指男丁一辈子需要服两年兵役(战时征召另算),其中一年在本郡中训练到能熟悉军中指令再送去朝廷指定地区镇守一年。

这些在本郡训练的士兵就叫做“正卒”,正卒训练好以后一般要么去边关要么去京师。

今年刘彻让这些人到云梦泽报到,倒是叫他们少跑了许多远路、少吃许多苦头。

要知道他们这些普通士卒可没马可骑,出门基本全靠腿,粮食还要自己背,哪个离家时不是难受得两眼泪汪汪。

正是因为知晓了自己这批人不必去更远的地方服役,所以一众兵卒精神面貌都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