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第2/3页)

简直瞠目结舌。

他们读书人说话可真够曲折的!

霍善记得苏轼说过,现在的宰辅之一是他的老朋友(现已反目成仇)章惇,这诗居然是章惇写给苏轼的吗?

霍善追问:“你此前是写信给他吗?”

苏轼摇头。

章惇并不是下令全面扑杀旧党的最终决策者,相反,在最初新党诸人想要扩大打击范围的时候章惇都是保持沉默的。若非有人在御前问他是不是没有清洗旧党的决心,章惇可能还不会表态。

这些事连苏轼都是最近才陆续从一些旧友口中打听到的,章惇这人一向对别人狠,对自己也狠,许多事他做了,但从不挂在嘴边;他心里在意,也从不和人提起。别人误解了他,他也从来不屑于解释。

好在苏轼一开始也没打算求助章惇,而是直接借着上谢表的机会向赵煦陈明心迹。

解铃还须系铃人。

想把旧党彻底摁死的是正式亲政后的赵煦,他就算求了宰相章惇、求了枢密使曾布,最终也绕不开赵煦这位年轻气盛的君王。

他要是找章惇和曾布,也不过是给他们平添为难。

苏轼和少年时的赵煦还是曾有过两年愉快的相处时光,真要讲情分也是能稍微讲一讲的。

只是在那之前他根本没考虑过要重回朝廷那个党争漩涡,完全没想过摆出向赵煦这位年轻帝王乞求宽容对待的姿态而已。

那时候他是想,他都半只脚迈进棺材里的人了,回去还能做什么?还不如就这么老死在这南荒之地,省得再来回折腾了。

现在既然知道大宋即将面临什么样的厄难,苏轼那颗有些倦怠的心又活了过来。

如果可以改变,那肯定是尽力去改变为好。

苏轼道:“看来你可能吃不上我们儋州的咸鱼粽子了。”

霍善道:“我们新丰县也是有咸鱼的,我可以让师父包给我吃!”

苏轼乐道:“那你可能要让他把咸鱼粽子单独分开煮,要不然咸鱼这玩意老霸道了,说不准满锅粽子全变成咸鱼味。”

霍善听后觉得很有道理,点着头表示自己记住了。

旁听他们对话的苏过:“……”

所以你们知道咸鱼味这么重,为什么还要拿它来包粽子?

苏轼和霍善都没搭理满心疑惑的苏过,他们和这种毫无尝试精神的家伙没有共同话题!

霍善当晚就兴冲冲回去了。

因为霍善已经跑了苏轼那边好几趟,已经从苏轼那边薅了好几次东西,所以这次进入奖池的技能从字面上看起来就非常奇葩……叫做【闻酒辄醉】。

讲的是苏轼这人吧,人菜瘾还大,经常喝个三五杯就倒在外头呼呼大睡。所以这个一次性技能道具给升级了一下,闻到酒就醉了,直接不用喝!

这技能还是挺有用的,至少对于酒鬼来说既不用喝酒伤身,又能畅享醉酒的美妙,简直快乐似东坡!毕竟苏轼自己都表示自己虽然喝酒不到五合(约500毫升)就醉,享受到的快乐却不比那些百杯不醉的人少!

而这次商城还多了个……奇怪的东西。

叫【蒺藜火球】。

霍善打开商品介绍一看,发现这东西出自宋仁宗时期由枢密使曾公亮等人牵头编写的《武经总要》。

蒺藜火球是个浑身戳满铁蒺藜的火/药球,只要把它点着了扔出去,纸张裹着的火/药就会在对面砰地炸开,将戳在上头的好几枚铁蒺藜迸射出去。

对待骑兵尤其好用,哪怕那铁蒺藜射不中敌人,炸开时的爆响也能惊得对方人仰马翻。

霍善:?

这是什么升级版爆竹?

他不就治了个被爆竹炸伤的小孩吗!

不过对骑兵有用的话……可以拿来打匈奴?

可惜看介绍说这东西携带和使用都挺麻烦的,像他爹那样爱搞长途奔袭的似乎也不怎么用得上,比较适合用来守城。要是河西诸地正式建城设郡,倒是可以拿来震慑前来骚扰的草原骑兵!

霍善醒来后第一时间跑去找李长生。

一开口当然是问李长生他能不能拥有咸鱼咸蛋黄肉粽。

李长生:?

你这喜好是越来越离奇了。

幸而霍善点名的都不是什么稀奇材料,只是得找到更大的叶片才能把它们全包进去而已。

人儋州用的是当地特产的柊叶,包出来的粽子大到只吃一个就能吃饱。

霍善听他师父说没问题才满意了。

他扭过头往左右看了看,确定周围没有人才掏出个黑不溜秋且布满尖刺的玩意给李长生瞧。

李长生接过那蒺藜火球问道:“这是什么?”

霍善就给李长生讲解了一下,说这东西里面裹着的是火/药,只要把它给点着了,它就会砰地一下炸开!

霍善怕李长生没法理解自己到底是什么意思,还爬到旁边的石头上高高站起,连比带划地给李长生学了几下爆竹炸开时的“嘭嘭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