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第2/2页)

霍善对李长生让人开酒楼这件事也很满意,以后刘彻他们再过来的话直接让他们去掏钱吃饭就好,他和师父完全不用费心招待,还能赚走他们的钱!

转眼到了三月三,不少人趁着上巳节这种春暖花开的好日子出城踏青。

许多读书人早就数着日子等着庄子这边卖纸了,城门一开他们就呼朋唤友出了城,准备第一时间排队抢购传说中的“朝阳纸”。

听说这纸张卖得不贵,便是家中贫寒之人咬咬牙也能买得起。

还有些人是被朋友拉过来充人头的。

毕竟这新纸可是限购的,一人也就能买一份,一份拢共十张。要是他们能拉来十个朋友就不同了,加起来能买一百张!

于是乌泱泱一大群读书人带着他们的亲朋好友直奔新丰县。

新丰县中一些闲汉给人指路都指出惯性来了,有人过来一开口,他们都不用等对方说完,直接便给他们指了前往福寿里的路。

到后来这些个闲汉也按捺不住好奇心,呼朋唤友前往福寿里看看那边到底有什么热闹可看……

一到那传说中的庄子外头,不少人就被那酒楼前扎着的欢楼给震住了,这个创意源自于苏轼的建议,说是他们大宋的酒楼都装点得这么花里胡哨。

霍善也喜欢花里胡哨。

李长生就让人给扎了座欢楼来迎客。

穿过欢楼入内,还能看到门柱上贴着喜庆的楹联,这则是李时珍的建议,李时珍那个时代可流行贴对联了,他还亲自提笔写了几个符合新店开业的对联贴到每一个店铺门前。

在所有人齐心合力的安排之下,这些店铺呈现出多朝合璧的喜庆热闹。

本来只是为了买纸而来的读书人一下子……迷失了。

有的站在欢楼前仰头仔细分辨上头的木雕和彩绘,有的站在楹联前品鉴上头的字体和内涵,还有的进了文房铺子就被里头挂着的字画和展示用的文房用品迷得眼花缭乱。

比如那风流雅致的折扇。

这折扇合起来可以随身带着,天气炎热后刷地一打开,可以瞧见上头风雅至极的字画。店里甚至还有空白扇面卖,自诩自己写得一手好字的人可以买回去亲自题字!

等过完三月差不多就是夏天了,虽然天气不一定那么快炎热起来,但是!但是!谁能拒绝这样一把扇子!

完了,完了。

不少人忍不住摸了摸自己的钱袋子,想看看自己带的钱到底够不够。

可恶,他们这也想买,那也想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