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第3/3页)

也是他当初主动远离权力中枢的原因。

党争这东西仿佛无穷无尽。

按照李时珍的那个“未来”,章惇是不支持端王继位的,而曾布等人却当众倒戈到太后那边,以至于整场廷议直接结束。

曾布如愿赶走了章惇,但他自己没过两年也被撵出朝堂。

赶走他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蔡京。

此后十数年间朝中几乎都是蔡京的天下。

北宋变南宋这事儿,有徽宗的功劳,也有蔡京的功劳,要找人负责任左右是少不了他俩的。

归根到底,问题还是出在内部。本来人金兵南下也只是随便打打,没觉得自己真的能一举干大事,结果谁能想到你大宋居然……这么好打!

既然如此,这半壁江山咱就笑纳了。

可不是谁都有把打下来土地换回去的坏毛病。

苏轼也不知道让赵煦活长久一点能不能改变这个命运,但是如果什么都不做的话,已知的那个“未来”是个绝对的死局。

苏轼道:“如果我能回京,说不定要麻烦你再来一趟。”

霍善道:“我过来当然没问题。但是你要快些回京才行,有些情况拖久了兴许就救不了了。”

苏轼叹息着说道:“我也想快……”

就算他能求来回京的机会,北归也得走个一年半载啊。

而离赵煦驾崩只有三四年了。

尽力而为吧!

在事情有眉目之前他也只能先安安心心待在昌化军这边搞基层工作了。

对于苏轼的困境,霍善也帮不上什么忙。他在这边已经呆满三天,马上就要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