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第2/3页)

不可能的!

世上哪有这样的人?

他又不是不认识道士,他的道士朋友老多了,也没见他们能炼钢或者搓瓷器。

苏轼那副“告诉你你也捣鼓不出来”的态度让霍善很不服气。

可他连瓷器是用土烧成的都不晓得,哪可能知道什么地方的土能烧出这玩意?

霍善很有些郁闷,决定回头就问李时珍去。

苏轼见自己又把霍善给气到了,不由哈哈大笑。

他一边研究庄子这边都有什么食材,一边和霍善聊起他们宋朝的几大名窑。

霍善将来真要造出来了也是好事,造出来后他以后过来复诊不也可以用上吗?

接下来他要去的地方可是儋州,那地方偏远又荒凉,眼前这些好食材他恐怕吃不上了。这不得得厚着脸皮多过来蹭口饭吃吗?

这次吃不上没关系,下次来了多吃点就好!

霍善哪里晓得想来他庄子这边蹭吃蹭喝的人又多了一个,他认真记下苏轼所说的东西,不时还转头看向旁边的李长生。

他那小眼神里的意思可明显了:师父!要这个!我们记下来!要这个!

李长生轻笑着点点头,表示自己已经记下了。

苏轼对墨家传人的本领一无所知,瞧见有人送来半扇猪肉,还问霍善想不想吃,想吃他把猪肉也炖上。等饼做好了,猪肉估计也炖好了。

猪肉一直都是“贱肉”,一来是肉质粗糙又腥膻,二来是许多人养猪是把猪养在厕所下面的,人在上面拉,猪在下面吃,实现了非常完整的寄生虫传播链。

李长生此前特意让人换了种养猪法,专门来养给霍善吃,今年才让猪肉上了他们家餐桌。

这就是有钱能使鬼推磨了。

只要手头的钱足够多,你想让人怎么养人家就帮你怎么养。像孙思邈还研究过用药材喂牛,再拿牛乳来治病。

苏轼愿意贡献新菜谱,李长生便把易知安排去给他打下手,顺便看能不能学几手苏轼的绝活。

苏轼本来就是热爱分享的,三两下就给霍善他们掉落了芝麻茯苓饼和东坡肉的做法。

听得霍善怪馋的。

因为不管饼还是肉都没那么快做好,霍善眼巴巴地在旁边看了好一会儿,才在李长生的劝说下骑着霍小黑回福寿里遛弯去。

一见到自家小伙伴们,霍善又快快活活地跟他们玩耍到一块,掏出他的竹哨子重操旧业——当蹴鞠比赛的裁判。

霍善正站在土墙上呼呼吹哨,忽听一阵马蹄声从后头传来,转头一瞅才发现居然是刘彻来了!

刘彻还领着他舅公卫青和好些个生面孔。

霍善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小眼睛。

为什么他昨天才回来,今儿就在自己家门口见到了刘彻!

关键是,他们这么多人出门,为什么不带他爹!

刘彻瞧见霍善一脸不高兴地看着自己,顿时放声大笑起来。

到底是小孩子,别人见了他讨好还来不及,就这小子每次给他分点吃的都不情不愿。

刘彻道:“走,带我们去你的庄子上走走。”

霍善只能把裁判权移交出去,让金日磾把自己抱到霍小黑背上去。

金日磾没有嫌弃过带娃这份工作,霍善命他做什么他便做什么。

刘彻瞧着金日磾高大的身量,对这个出身匈奴的少年郎颇为喜爱,询问起金日磾一家人的近况。

金日磾道:“一切都好。”

事实上如今这日子比在长安时好太多了,他母亲住进庄子里以后身上的病痛都少多了,每天带着庄子上的妇人们搓羊毛线织毛毯。

这边霍善哼哼唧唧地领着刘彻一行人回庄,庄子中的众人却还对此却一无所知。

苏轼掀开锅嗅了嗅炖肉的味道,馋了。

可是他不仅不能吃,还要吃几次清理肠道的药,唉,愁人啊!

眼看东坡肉已经快炖好了,苏轼决定暂且离开庖屋这个伤心地,免得自己在里头越待越饿。

这时华佗正好把苏轼要服用的清肠药给备好,清肠一来是为了操作过程中不出现什么尴尬场面,二来也是为了减少感染的发生,所以这一步骤还是不能省略的。

苏轼仗着自己在这边没有自己认识的人,大大咧咧地接过那内用外用双管齐下的清肠药服下。

没一会他就一头扎进茅房里出不来了。

嗯,这药还不错,见效快还不难受,回头讨个方子回去介绍给自己那些饱受便秘之苦的老朋友。

有好东西时刻不忘群发给亲朋好友,说的就是苏轼了!

另一头,霍善带着刘彻他们回到庄子,直奔庖屋去找他师父和师弟。

等瞧见苏轼不在,霍善不由问李长生他去哪了。

李长生说道:“他清肠去了。”

霍善是知道清肠的,他跟华佗上过外科课程来着。

跟着霍善进来刘彻等人却不知道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