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第2/3页)

思及自己是孤身一人来到这个地方,嬴政什么都没有说。

他的神色甚至变得十分平静。

他都已经知道自己死后赵高他们做了什么糟心事,还有什么事能让他愤怒?

事实证明,现实的残酷有时候是没有底线的。

等司马迁把《过秦论》默写完后,嬴政整个人都安静了。

剔除里头一堆劝君主施行仁义的大道理,可以从中拼凑出他死去以后大秦顶多只传了两代,且他的继任者秦二世是被人杀死在帝位上的,后面这个子婴更是直接连三世都没称。

整篇文章处处透露着一个事实:秦二世而亡!

嬴政都没有出声,霍善已经很贴心地问了许多他关心的问题:秦二世是谁?他当了几年皇帝?谁把他给杀了?子婴为啥孤立无亲?

每一个问题都问(扎)到了嬴政的心坎上。

秦二世胡亥,只当了不到三年的皇帝!

别看他当皇帝不算久,他的皇帝生涯过得可丰富多彩了。

第一年他把自家兄弟姐妹全给杀光了!

第二年他把李斯给剁成肉酱!

第三年……第三年就比较平平无奇了,是他自己被赵高等人给逼自杀了,非要说的话大抵还有指鹿为马之类的逸谈。

年年都干了名留青史的大事,怎么能说他这日子过得不充实呢!

看看他即位后干的第一件大事,就能理解为什么贾谊说子婴“孤立无亲”了——他的宗亲都已经被胡亥他们齐齐整整送下去陪秦始皇。

嬴政:“……”

当他以为世上已经没有事情能让他生气的时候,总能发现原来还有!

胡亥算是嬴政关注得比较多的孩子了,连这次东巡都让胡亥跟着。

兴许是这种暧昧的态度给了赵高他们可乘之机。

你要是有能力,争着上位也不是什么大事,结果你上位以后才干了不到三年就天下大乱了?

嬴政半辈子都耗在一统天下上,得知自己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大秦江山居然这么不堪一击、随便来个黔首起义便能“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嬴政不由气极反笑。

他得好好配合着李时珍他们把病治好。

只要他还活着,无论赵高还是李斯都翻不出什么风浪。

还要趁着治病的机会和司马迁他们好好聊聊。

嬴政认真聆听完司马迁给霍善他们讲解《过秦论》的内容,不着痕迹地给司马迁抛出一些诱饵。

他看得出来,除了全程在投喂徒弟的李长生还看不出深浅以外,司马迁这个太史公之子掌握的史料是最多的。

他准备从司马迁口中尽可能地了解当时的局面。

随着嬴政称始皇帝的年岁越久,朝堂之中敢违逆他的人便越少,嬴政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礼贤下士”了。但他并非没有这方面的技巧,他早期对许多自己看好的人才也是十分礼遇的。

只是后来已经没有需要他这样做的人而已。

说实话,这感觉还真让他有点怀念,仿佛自己突然年轻了十几二十岁。

嬴政拿出一些只有自己了解的史料当诱饵,轻轻松松就让司马迁上钩了,两人聊得十分上头。

司马迁一聊之下只觉嬴政简直是个秦史专家,热情地表示他若是想看这方面的藏书,每日服药针灸以后可以到他家去看看书,正好他父亲这几天在家养病,他不在家时也可以陪他聊聊这方面的内容。

霍善本来在旁边听大秦名人轶事听得津津有味,见司马迁力邀嬴政去他家做客,他不免在旁边酸溜溜地对司马迁说道:“我也想去你家玩!”

司马迁:“……”

你个小祖宗去我家干嘛?

霍善哼唧一声,不理司马迁了。有那么多人对他好,才不用司马迁喜欢!

他也休息小半天了,索性跑外头跟李时珍他们会合去。

夏老头也早就到外头继续义诊了。

他一直在关注着李时珍那边的情况,发现这人诊病又快又准,水平绝不在自己之下。

就是有时候对方剂的把握也跟霍善有同样的毛病,明明诊断得很准确,开起方子来却偶尔会犯难。等到他把常用药材都开了一遍,义诊起来速度就更快了。

想来是个外来医家,对长安这边的药材不是很熟悉。

霍善归队以后,两张诊案就变成了三张,队伍也从两条变成三条。

附近这一带的病患数量终归是有限的,经过他们两天的努力已经把周围的病患都看得七七八八了,下午这些基本是从别处赶过来的。

估计等明天义诊彻底结束以后,别人想搞这么大规模的义诊都凑不齐那么多患者了!

霍善几人正准备收工,医馆外又来了个客人。

竟是霍善见过的义姁。

今天可真热闹啊!

义姁在旁边等霍善忙完了,才笑着上前与他商量道:“听闻你们要义诊三日,我明日能参加你们这次义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