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第2/3页)

都是市井中人,说起话来那是一点都不留情面的,说得那几个读书人面红耳赤。他们忙解释道:“不是,我们不是插队,就是想看看他们在用什么写东西。”

既然都被人揪出来了,几个读书人索性凑到前头指着旁边那堆医案询问霍善:“我们能看看吗?”

比起面相有点凶的夏老头,霍善看起来要好说话一点,所以他们都用期盼的眼神看向霍善。

霍善大方地把写好的医案推到他们面前让他们随便看。

霍善才四岁,但他吃嘛嘛香,发育得也比别人好,手都比同龄人要有劲,写出来的字虽然远远称不上遒劲有力,却也已经有模有样了。

至少看起来非常清晰。

几个读书人在旁传看了一轮,只觉这宝贝拿来写医案着实有点浪费,上头还有不少空白的地方呢。要是能拿来抄圣贤著作的话,肯定能写许多字!

他们忍不住围着追问:“这纸哪里买的?我没见过这么好的纸!”

西汉的麻纸质量着实不太好,主要是造纸工艺没跟上,造出来的纸张写起来手感比帛书差上许多。

实在很鸡肋。

霍善也不是每个医案都详细记录的,像现在这个他前头已经写过类似的了,这会儿他便没再多写。

见那几个读书人对纸张这般好奇,他大方地说道:“第一批造得不多,再等几个月你们应当就能买到了。”

他说完还大方地给他们送了几张纸。

李长生刚才跟他说,朝阳县那边已经把适龄男丁都送过来服劳役了,造纸作坊的产能将会大大提升。

以后他们朝阳县可是要发展造纸业的,正好提前给打个广告!

李时珍说读书人圈子最爱口口相传了,所以霍善对这几个读书人寄予厚望。

几个读书人听他这般信心满满地保证,俱是欢喜不已。

事实上能到街上排队等义诊的读书人家里大抵都穷得响叮当,哪里来的什么圈子。不过见朝阳侯不仅耐心地给这么多人看诊,还直接送他们这么珍贵的纸张,他们心里都感动不已。

有人提议道:“您写了这么多字手肯定累了,不如让我们轮流帮你写,也叫我们能试试这种新纸。”

霍善听他们这么一说,还真觉得手腕酸酸的。他点着头说道:“那好吧,你们来试试!”

几个读书人喜不自胜,没抢到写医案位置的人将易知的磨墨活儿都给抢了。

易知:“……”

易知默默地进医馆给霍善做好吃的去。

他们阿善真是走到哪里都这么受欢迎。

慧眼识珠的当然不止最开始几个读书人,只是霍善手头的白纸数量有限,也不需要那么多人代写医案,所以后头那些人便没好意思再讨要了。

霍善就这么忙活到午后,李时珍从医馆里出来了,他已经给嬴政看完诊,不仅盯着嬴政把药喝了下去,还帮嬴政扎了几针。

感觉真不赖。

针扎秦始皇这种事,岂是人人都有机会的!

只可惜嬴政目光实在太锐利了,仿佛看得出他到底是在治病还是在体验扎秦始皇的快乐,弄得李时珍一下都不敢多扎。

刚才治疗完毕,李时珍给嬴政讲了讲沙丘之变,跟嬴政本人探讨起他们秦人的鲍鱼到底是干鲍鱼还是湿鲍鱼。

同样都是用盐腌鱼延长保质期,干鲍鱼腌制过后是要风干的,而湿鲍鱼则是腌制过后不风干。

干鲍鱼应该没有那么大的气味,湿鲍鱼的味道就和腐肉很相似了,所以深受老秦人喜爱的说不准是湿鲍鱼才对!

理论上来说湿鲍鱼吃起来应该口感更佳,不像干鲍鱼那样又柴又硬,但是呢,半腐败状态的东西容易吃出问题。

人孔子就有非常正确的养生观念了,曾明确告诉学生“鱼馁而肉败,不食”。

所以吧,老秦人真要那么喜爱湿鲍鱼,绝对吃了不读《论语》的亏啊!

李时珍滔滔不绝地分析完鲍鱼的干湿问题,才感觉屋里有杀气。

他抬头一看,就发现嬴政脸色铁青,仿佛恨不得把所有人大卸八块。

糟糕,嘴快了!

李时珍二话不说收拾好针包,跑出去找霍善说要跟他轮换。

嘴里说的是“你忙了一早上应该累了吧你师弟给你准备了热乎乎的牛乳饮子快去喝吧”。

霍善哪里知道人间险恶,他义诊了半天也确实累了,二话不说便把位置让给了李时珍。

结果霍善回到医馆一看,里头不仅有新煮好的牛乳饮子,还有杀气腾腾的嬴政!

霍善:?

嬴政十三岁便继位,一路从秦王干到秦始皇,可谓是积威三十余年,没人敢在他面前说个不字。李斯、赵高在他面前从来都是服服帖帖的,他让他们做什么他们便做什么,从来不敢违逆他的意思。

没想到这两个人在他死后竟为了拥立胡亥对他做出这样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