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第3/4页)

霍善道:“不想上课,想去蹴鞠!”

他都已经很久没和小伙伴们踢球了!

李长生想到司马迁愁眉苦脸的样子,知道司马迁恐怕也不想教他们这几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子。

李长生自有一套哄霍善的办法,微笑着给他分析起来:“等入冬学堂估计就建好了,回头大柱他们都要去上课的。你这段时间背着他们多学些,到时候你便不用学了,可以负责帮我督促他们。”

霍善一听,自己不仅能领先许多,以后还能帮李长生监督小伙伴们习字读书,登时来精神了。

师父说得有道理,他一准把司马迁教的全给学会!

霍善又和李长生说起养蜂的事,他不知道这事情是好是坏,所以打算讲给李长生听。

李长生听他对养蜂人说的“被蜇可能会死人”耿耿于怀,点着头说道:“确实很危险,你遇到蜂巢千万不要去碰。”

至于养蜂技术是好是坏,其实就连冶铁也是危险重重,每年因为各种事故缺胳膊少腿的匠人不在少数。技术岂能简单地评价好坏?

无非是对于选择干这一行的人来说,它可能带来的收益高于自己需要承担的风险罢了。

有时候多一个选择反而是件好事。

这些并不是霍善一个孩子需要考虑的。

李长生道:“如今天气这么冷了,便是想养也养不了。等来年春天大柱他爹回来了倒是可以托他试试看,他最爱在山中寻摸蜂巢了。”

野蜂巢都敢到处摸的人,自然不惧自己养蜂。

霍善见自己纠结的问题在李长生面前完全不是事儿,马上又高兴起来:“我先把两个新球拿给二柱他们,回来就去上课!”

李长生点点头,目送霍善跑去抱出两个全新的鞠球去寻二柱他们。

小伙伴们一早就等在晒谷坪了,瞧见霍善出来后都兴高采烈地围拢过来。

霍善便给他们分了鞠球,让他们自己分组练球,回头他再来给他们当裁判。

二柱问:“你不玩吗?”

霍善道:“我要去上课。”

众小孩七嘴八舌地追问:“上什么课?”“讲的什么?”“有意思吗?”

霍善就给他们介绍了一下《春秋》,说这里头讲的是好几百年前的事情,本身没什么意思,老师讲起来倒是挺好玩的。等他这书学明白了,日后必然能看懂读书人有没有骂自己了!

众小孩听懂了,原来这是本骂人的书!

既然霍善要去上课,小伙伴们便不留他了,纷纷表示他们会练出点样子来,绝对不会再乱踢。

霍善不在这段日子里,他们都快把以前总会忘记的规则都背得滚瓜烂熟了!

霍善这才溜达回去旁听司马迁的《春秋》公开课。

司马迁愁啊。

他觉得太子刘据的正经老师这会儿估计半夜都要笑醒。

因为他讲的这两卷是讽刺内容最多且最不适合给小孩儿讲的。

而且还夹杂着鲁国一些不堪回首的风月秘闻。

前段时间好不容易讲完了鲁桓公,这会儿又轮到了鲁庄公。

这位鲁庄公的一生简直惨不忍睹。

他爹鲁桓公娶了齐襄公的妹妹姜氏,没想到姜氏和兄长齐襄公早已勾搭成奸!

鲁桓公得知后非常愤怒,有次夫妻俩吵架,他忍不住揭了姜氏的底:“我看公子同根本不是我儿子,是齐侯的儿子!”

姜氏把这话告诉他兄长齐襄公,齐襄公就趁着鲁桓公在齐国做客把鲁桓公给弄死了。

一国之君死得这么窝囊,鲁国人当然愤怒不已。

所以鲁庄公(也就是鲁桓公怀疑不是自己亲生儿子的公子同)继位以后,他想迎回母亲,母亲不搭理他,国人也嘲讽他。

接下来几年,《春秋》都专门记载他母亲于何时何地与齐侯相会。

等到他母亲去世后,鲁庄公不知出于什么心理又亲自从齐国娶了位夫人。

这位新来的姜氏倒是没和自己的兄长私通。

她和鲁庄公的庶兄庆父私通。

庆父后来连杀了鲁庄公两个儿子。

传说中的“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讲的就是他了。

可以说鲁庄公的一生都笼罩在两位姜氏带来的阴云(或绿云)之下。

不过鲁庄公本人心态倒还蛮好的,愣是在鲁侯这个位置上坐了三十余年,期间甚至还时常跑去和齐襄公这位舅舅一起打猎。

气得孔子写《春秋》的时候阴阳怪气地表示“公及齐人狩于郜”。

这里的齐人指的就是齐襄公。

连齐侯都不称了,只说齐人,就是在表达对鲁庄公这种行为的愤懑——

别人杀了你爹,你还跑去跟他玩,你什么意思?!

现在让司马迁为难的就是,如果在座的都是成年人,他可以把鲁庄公时期的事掰开了给他们讲明白。可现在座中连三岁小孩都有,他怎么给他们讲这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