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第3/3页)

《春秋》最厉害的其实是言简意赅地把事情讲了出来,褒贬之意都暗含于那简短的表述之中。

正是因为它可解读的地方太多,所以后世出了许多版本的“传”,简单来说就是按照自己的意思注释经典,以此来推广自己的思想主张。

据说汉兴五世之间治《春秋》最有名的人要数董仲舒(这话是他学生司马迁说的)。

只是对小孩子来说,关心的不是这书承载着怎么样深沉的思想,而是——

“你看完《春秋》了吗?”

“这书有意思吗?”

“先生讲课有意思吗?”

太子刘据边应对着霍善接连不断的问题边与他们一起往上课的地方走。

其实先生讲课能有什么意思呢?但这话他不能跟霍善他们讲。

他不想让父皇觉得他不好学。

几个小孩抵达目的地,便发现候着他们的临时先生竟是个熟人——

司马迁!

饶是太子刘据给自己做了一路思想建设,努力告诉自己一会要给几个年纪比自己小的表弟和表侄做个好榜样,此时心里还是不由自主地冒出个不怎么尊敬师长的念头来——

竟是那个上完茅房不洗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