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爷孙日常(第2/3页)

今天的议题可是变法……

孔鲋看似掌握了主动权那也只是看起来罢了。

诸子百家穷途末路,只等变法才能够求活,孔鲋真要是步步紧逼,赵泗就一句话,这法不变了,学室不开了,话不必说绝,也不用出尔反尔,冷处理一段时间,坐不住的是诸子百家。

政治嘛,无非就是权衡和拉扯。

嘴上再能说没用,诸子百家已经触底,是他们需要赵泗手里的资源,而不是赵泗需要他们。

赵泗等得起,千里迢迢赶过来的诸子百家却等不起。

“为何不把错推到朕身上?”始皇帝笑着开口。

“你知道,朕不会怪罪你。”

“没那个必要……冷一段时间就能解决,何必如此?况且这事大父您能办,我总不好越俎代庖。”赵泗摇了摇头。

“除此之外呢?”始皇帝继续开口问道。

“没有别的原因了……”赵泗摇了摇头忽意识到始皇帝的言外之意复又开口。

“大父不会以为我是那种迂腐自大之辈吧?我之所以不替大父揽责是因为我不是大父,自作主张只会显得懦弱,如此一来他们不知道还要继续折腾什么东西,贪得无厌,于变法无益。

倘若事出于我,我自然也会替臣下担责,毕竟旧吏只是听令行事,若论行迹,他们大多数是对得起自己的官职和权力的,总不能为了所谓的君王颜面而把他们推出去……一个人不犯错太难了,君王也同样如此。

相比较于不会犯错的圣明之君,孙儿以为还是一个能够护得住自己臣下的君王更容易让人信服。

总不能让臣下为君王办事的时候,还得琢磨着如何自保不是?如此分心,不敢放手施为,又如何做的好事情?

况且退一步说,一个人想要纠错,总有各种各样的错误,孙儿以为自己还不是真正的圣人,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圣人,于大局无碍,总体上差强人意也就罢了,若不然今日这个错推出去一个臣下去担责,明日那个错再推出去一个,长此以往,人心也就离散了。”赵泗摇了摇头。

所谓的什么天家无戏言,什么皇帝不能有错……只不过是一群无聊的人的臆想罢了。

一个君主如果执着于脸面,通常来说,这个君主也不是什么高明的君主。

权术不等于能力……

遍观历史,但凡排的上号的帝王,有几个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的?

至于背锅?这就更简单了,能背锅的老大才有人跟,不背锅的帝王,哪怕再怎么经天纬地之才到了他手下为了自保也难免束手束脚。

现成的例子在那摆着呢,明朝的末代皇帝用歪脖子树证明,一个不愿意给臣下顶锅的皇帝不是一个好皇帝。

“如此一来,倒是朕多虑了……”始皇帝闻声笑着摇了摇头。

“大父确实是多虑了。”赵泗抱着小稚奴坐在始皇帝身边给始皇帝斟茶。

“倒是,以你的面皮,若执着于这些,朕反而得考虑一下你这太孙称不称的上。”始皇帝笑眯眯的说道。

“啧……”赵泗听了完全不怕,甚至还啧啧两声给始皇帝上了嘴脸,完全不怕始皇帝换个人。

所谓监国,是历练,也是最后一道考察。

离去许久,赵泗几乎掌握了所有的权势,甚至于始皇帝都把玉玺和印信都给了赵泗。

是信任也是放纵……

而事实上,赵泗并没有因为所谓的权势而迷失自我。

表现出来的能力是其次的,能够不在意事情的外相,而深知权势的本质,就已经够了。

“不过大父既然回来了,这玉玺和印信就还给大父了。”赵泗想了一下开口说道。

“如此迫不及待?”始皇帝眉头微动。

“累啊……话说回来,官制尽量也改一改吧,现在有了纸张,大父也清楚满朝公卿的德性,训斥也不好训斥的太过,问好也是人家一番心意,日后孙儿估计处理朝政已经不是一个勤勉能够解决问题的了。”赵泗开口说道。

“又有新想法了?”始皇帝开口问道。

“眼下一大堆事情,哪有功夫,不过大父既然回来了,空闲下来倒能够想一想。”赵泗嘿嘿一笑,已经迫不及待的想把这一大堆摊子丢给始皇帝了。

想是不用想的,直接对着历史照抄就是。

对于赵泗而言,唯一的难点也就是抄哪个朝代的制度。

内阁嘛?还是其他?

总之是比现在的朝政制度效率更高也更加先进的。

“处政若想轻松一些,就该分辨出来轻重缓急……”始皇帝开口说道。

“说是这么说,大父也得体量一下我是初次监国,大父若是让我练手也就罢了,谁家正经爷爷头一次监国直接让孙子主持变法的?”赵泗幽怨的看着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