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泗诏即朕诏(第2/3页)

毕竟他和始皇帝是亲爷孙,一家人,忠于始皇帝和忠于自己没什么区别,变法之事赵泗已经和始皇帝通过气了。

诸公卿闻声,看赵泗若说不似作伪,也并不打算给嬴闵穿小鞋,因此高呼赵泗英明。

赵泗摆了摆手开口说道:“这两件事,就这么定下来,至于执金吾,孤打算让季成来执掌,诸卿以为如何?”

季成,名声不显,官职不高,小透明一个。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季成是谁的人。

他是赵泗的弟弟,虽然不是亲弟弟。

因此,这件事也没有人来反驳。

人家太孙的弟弟,当一个两千石的官有甚么问题?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况且季成一直以来谨小慎微,赵泗也没有过多提拔,季成也从未因为赵泗的身份而胡作非为,因此风评不错,现在就更没必要跟赵泗作对。

咸阳县令和执金吾因此确定下来。

赵泗开口说道:“接下来说第三件事,尔今大秦,百废待兴,大父身体不适,使我代为监国,孤也没有经验,因此打算再三天之后,召开朝会,问计于群臣,诸卿以为然?”

“殿下圣明!”李斯当先开口。

准备开个大会,那自然也没人反对,还打算问计于群臣,那更没人反对了。

三件事宣布完,诸公卿各有心思的退下。

暗地里则揣摩着始皇帝让赵泗监国的用意,以及赵泗的目的……

很显然,从赵泗的一系列行动当中他们已经窥见了一些什么。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少聪明人,更不缺钱抓住机会攀附而上的人。

始皇帝不再,赵泗监国……这未尝不是大展宏图的机会。

各怀心思的风波之下,时间飞速度过……

嬴闵也从汤泉回来了……

嬴闵归来以后又被赵泗亲自召入宫内安抚了一阵,倒是有人试探嬴闵去汤泉到底发生了什么,始皇帝怎么说的,可惜嬴闵一直都守口如瓶。

事实上,始皇帝压根没见嬴闵,只是派顿弱出来传了一句话。

泗诏即朕诏!

三天时间转瞬即逝,召开朝会的日子明日就要到来。

赵泗并没有闲着,而是亲自于东宫召见了李斯。

“孤会再明日问计于群臣,届时就要麻烦李相了。”赵泗笑着为李斯倒了一杯茶水开口。

赵泗毕竟不是皇帝,因此朝会之上也不可能像始皇帝一言九鼎。

这种情况之下,就不能轻易下场,有嬴闵的前车之鉴,说不得就要再闹出来一段无诏而拒不执行的闹剧。

这种情况下并不是没有解决办法。

比如说把君和臣之间的矛盾变成臣子和臣子之间的矛盾。

让李斯这个三公之首代替赵泗重拳出击,赵泗去做裁判,就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自变法起?”李斯接过茶水一饮而尽笑着开口问道。

“自改办官学起……”赵泗想了一下开口说道。

“我终究不是大父……这种局面下能争取的人越多办成的才会越顺利。”赵泗开口说道。

改办官学,开放学室招生名额,是诸子百家都受益的事情,这件事只要赵泗同意,诸子百家都得承赵泗的情,同时,诸子百家也一定会不遗余力的推动着将这件事彻彻底底的定下来。

没办法,他是太孙,距离皇帝中间还得隔着两个人,始皇帝驾崩都还轮不到他……

跟开公司一个道理,老爷子突然度假去了,让孙子上手,按部就班走老爷子的老路谁都不会质疑,可是上来就要改革,哪个高层心里不突突?

底层的牛马暂且不提,最顶端的那一批人精,谁会在老爷子尚且健在的情况下轻易站队?

“殿下英明!”李斯拱了拱手。

赵泗能认清楚事实是好事。

他都已经三公之首了,跟着赵泗混不是为了更进一步,无非就是为了自己的身后之事以及心中的那一丢丢成圣称子的理想。

进无可进之下,李斯其实不急,事情可以慢慢来,赵泗只要愿意稳稳当当的去做,维护好和始皇帝以及扶苏的关系,有自己的支持,没有什么事情是办不下来的。

“李相心里清楚就行,大父那边我其实已经提前说过,该看的大父都已经看过了,该说的孤也说过了,大父说是去取暖,实际上是躲着孤,怕孤找他请教……只管放手施为便是。”赵泗开口说道。

李斯点了点头和赵泗达成了一致。

翌日,大朝会召开。

文武百官齐聚一堂。

赵泗在宫人的引领下上朝,依旧居于侧位,只是主位的位置因为始皇帝不在而空置了下来。

赵泗居上巡视,百官躬身行礼!

赵泗回礼,百官平身各自站定。

赵泗沉声开口:“尔今大秦,叛乱已休,四方靖平,东胡月氏覆没,秽人平定,船航九州,兵过四夷,甲器锐利,粮食充裕,地方承平,大父亲信于我,使我监国,孤承盛秦,不敢懈怠,因此问于诸卿,可高枕无忧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