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第一个五年计划!(第2/3页)

赵泗接过竹简,入目三个大字。

《三本论》

一本,曰以君为本。

二本,曰以国为本。

三本,曰以人为本。

赵泗仅看题意就知道,李斯,这真是再走一条新路了。

不过毕竟是旧时代过来的老东西,所以并未完全推翻法家以君为本的核心观念。

李斯不是法家的颠覆者,而是补充者。

君本论之外并提二重,曰国,曰人。

赵泗越看越觉得入神……

其实站在一个现代人的三观来看,君本论自然是不被接受的,甚至是可以完全撅弃的封建时代的产物。

但是,赵泗是储君,是太孙。

同时,这个时代也做不到这种程度的思想革命。

准确来说,一直到现代,君本才被完全推翻。

按照历史来看,两千年以内基本上不用考虑撅弃君本论。

况且李斯也不是一个纯粹的学者,他是大秦的右相。

君本,对于李斯来说是绝不能被推翻撅弃的。

甚至于对于李斯来说在君本之外提出国本和人本都已经是十分有风险的行为。

所谓君本,是为中央集权。

所谓国本,是安天下,定四方。

所谓人本,是于民休养。

说白了就是维持中央集权的道路上以国为重,以人为本。

尽管李斯提出的三本论并没有跳出时代的基础,但是就目前而言,赵泗敏锐的意识到这是现阶段,最适合大秦的决策。

笼统一观,赵泗心中已起喜爱之意,心下想要仔细研读,因此和李斯告别以后回到宫中逐字逐句仔细揣摩阅读。

同时,脑海里来自于两千多年历史的种种政策开始逐渐串联起来。

说白了,就是李斯的三本论给赵泗提出了理论指导和前景方向。

以前赵泗只是清楚,现阶段中央集权不可能动摇,君本位思想也不可能被淘汰,不能一味的压榨百姓,百姓的力量最为弱小也最为强盛,将财富全部集中在中央政府手里并不一定是好事……

现在,赵泗却借李斯的三本论有了一条清晰的,可以直接借用的道路。

继续加强中央集权,消灭地方势力。

继续建设大秦,修桥铺路,兴修水利,开疆扩土。

撅弃以前的驭民五术,把律法从对百姓的威逼恐吓凌虐变成谆谆善诱,法可以多,可以杂,但是不能过于凶残,让百姓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保护以个体为单位的百姓,限制宗族,豪强,世家,等独立于官府于百姓之间的单位。

赵泗敲了敲案几……

“短时间之内不用考虑豪强世家贵胄的问题了,该死的都已经死了,没死的也已经迁移到了关内,地方上空出了大量的土地,官府的统治力进一步得到了提升,在未来一段时间之内,要陆续废除掉以凌虐为主的秦律,但不代表就要无为而治,律法的刑罚可以适当降低,但是数量却不必减少,必须要依靠律法尽快完成移风易俗,货币,文字的统一。同时,没有了大的贵胄,但是豪强,地主,宗族,这些势力在地方上依旧存在,现在没有矛盾是因为地方因为大贵胄的离开而变成一片蓝海,蛋糕做大了,所以暂时没有矛盾,如果放任不管,庶人迟早也会被侵害,迁王陵令绝不能停止,不仅不能停止,最好是要作为祖训,每朝每代都要进行。

不过短时间之内不用考虑这些问题了。趁着现在地方资源空余,废奴是十分有必要的,让更多的庶人尽快的参与到对地方利益的瓜分之中,让大秦的官府去为他们背书,充当他们的后台,有利益,有稳定的生活,为了和地方豪强对抗,秦法,秦律,乃至于官府,是庶人唯一的依靠。

而国家方面,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再有战乱发生,不管是边疆还是内部。

现在是外交官发力的时候了,虽然不一定要发动战争,但是在大秦不发动战争的时候也不能让别人停着,大秦需要修炼内功,可是却不能让别人安心修炼内功,要更多更快的参与到和各国的沟通当中,必要时刻可以以武力威慑,尽快的提升大秦的国际影响力。

随着距离越来越远,疆域越来越辽阔,战争的成本也只会越来越大,能够以影响力来解决的问题,尽量避免兴师动众。

同时,这段难得的和平的时期,没有贵胄的干涉,有此一战的威慑,政令也会比以前更加通畅。

因此地方上的建设也绝不能停止,或者说随着战争越来越少,建设将会成为重中之重。

修桥,铺路,筑城,垦荒,兴修水利,这些都需要天下的庶人广泛的参与进来,与民休息是不可取的,安定归安定,可是与民休息十年也未必能休息出来一条水渠,大工程指望与民休息是不可能的,在未来,要多修大工程,多修百姓可以得到的切实利益的大工程,而非奢靡的宫殿,同时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服役百姓的待遇,制定律法保障他们的安全,甚至可以以爵位作为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