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始皇帝的悠闲生活(第2/3页)

而另一边,赵泗也找上了李斯。

“李相在忙什么?”

入内,只见李斯正在案几之上书写。

赵泗凑过去只见其中写的内容颇为高大上,什么人欲天理……

字都认识,但是组合起来就变得陌生了起来。

“著书立说……”李斯闻声将案几上的草稿收拢起来。

“李相这是准备立地成圣了?”赵泗颇为熟络的拉过来一个坐垫跪坐下来。

“进度如何?”赵泗好奇的凑过去开口。

“现在只是有个头绪,著书立说哪有那么简单?”李斯摇了摇头。

“殿下来是……”李斯开口问道。

“胶东一带的秽人已经平定了,如果不出意外,很长一段时间大秦都不出再有什么动荡,如今大秦北纳阴山,鲜卑乌恒匈奴悉皆称臣,南扩百越,天下因为去岁叛乱也百废待兴,因此少不了征发徭役……今日来主要是和李相商议一下,把徭役理清楚。”赵泗开口说道。

“殿下请讲!”李斯点了点头开口。

“首先就是劳役和兵役,我觉得得分清楚了……岭南六十万兵役,征的是兵役,实际上发的是劳役,我说的不错吧?”赵泗开口说道。

大秦对劳役和兵役统称为徭役,目前并没有明确的划分。

仅从军事上来说,现在的大秦其实是征兵制,而非募兵制。

而因为连年战争,战争以后少不了建设的原因,所以有时候都分不清楚征发徭役到底是兵役还是劳役,亦或者二者都有。

总之,十分混乱。

但是其中若说没有区分的话也不至于。

劳役通常期限较短,兵役通常期限较长。

但是有些地区又要打仗又要开发情况就比较复杂了。

像极端一点的岭南……

说是征发徭役,其实和移民差不多。

这六十万人,悲观的来说,大概率从征发的那一刻就注定回不来了。

“殿下指的是岭南?岭南可离不开这六十万人……”李斯开口问道。

“我也没说要放他们回去……”赵泗摇了摇头。

虽然这种事情很不地道,但没办法这就是现实。

现在大秦的情况还是地少人多,尤其是迁王陵令得到执行以后。

中原地区的土地矛盾还不算太大,人口也没那么多,天下算得上太平,如果不通过强制移民手段,大概率没人愿意去岭南这种地方的……

历史上蛮荒之地的普遍开发,要么是因为战争,要么是因为大灾难,要么是因为地理条件变化……

指望着通过奖赏福利待遇让人大规模过去太难太难了。

人心总体是趋向于安定的……

就像现在,有亩产几百斤的仙粮,有良好的治安环境,赋税也仅仅十分之一,盐价也很低,且没有战乱的情况下。

你让这样一个家庭移民到到处都是瘴气,人均寿命可能超不过三十岁,随时都有可能被征发为兵和岭南诸部厮杀也随时可能面对岭南诸部叛乱的百越……

别说给一百亩地了,一千亩地人家也不愿意……

所以,强制移民是没办法的事情……

这就是现实,大部分人在中原尚且活得下去,阶级矛盾得到充分化解的情况下,移民和开扩就会变得异常困难。

“岭南就这样吧……我需要的是兵役和劳役分清楚,移民就是移民……这些东西必须要理清楚。”赵泗开口说道。

“这样一来地方上肯定会有微词……”李斯挑了挑眉。

“实际上岭南六十万役夫还指望着归家呢,倘若告诉他们不准归家,或许会闹起来……不止岭南,陇西也有许多实际上是发徭役迁过去的。”李斯摊了摊手。

“这会出乱子的,各地官员都不会同意,包括赵佗。”

赵泗闻声坐下看向李斯:“不同意也要做……纸包不住火,现在都多少年了?就算不说,庶人难道意识不到?就拿岭南来说,无非是用弹压的法子罢了,岭南诸部要防,庶人也要防,两面都得防备,这难道就是好事?

新黔首不需服役,不需纳赋税,甚至咸阳还多有贴补,把这些东西给自己人不好?”赵泗开口问道。

所谓新黔首,指的范围比较多。

有时候指新被征服的六国之人。

有时候指臣服于大秦的六国贵族。

有的指的是和中原文化习俗不同的蛮夷戎狄。

这就要从一个政令说起来了。

在秦开百越征匈奴平巴中以后就有相关政令。

即新纳之地,蛮夷之人,爵昔比不更,同时还不用纳税。

专指除中原七国之外被征服的的蛮夷戎狄。

有点类似于少数民族特殊政策。

就是这群人只要接受大秦的统治,就可以像不更的爵位一样不用服役,同时还不需要纳税,另外还可以保留基层的特殊民族单位,譬如什么部落制啊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