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恒楚死,攻心计!(第2/3页)

恒楚身先士卒,披甲当先,意图冲破大秦的步兵方阵。

可惜他只是项羽的至交好友,而并非项羽本人。

因此……战场上的局面不可避免的败坏,他的亲信乡人陆续的死亡……

人数越来越少,就连战争的呐喊都显得声嘶力竭。

边打边突之间,秦军渐渐转变阵型,突围不成,恒楚只能边战边退,麾下人马此时此刻已经折损过半,突围已经没有可能,唯有狼狈逃回大泽才有一线喘息的机会。

恒楚没有选择回去,而是鼓足勇气发动第二轮突围。

然后,又重复着上一次的失败,最终所部溃败,回路想走,也只能重新回到大泽之内。

已经没有机会了……败局已定,就算他回到大泽,兵马也会散尽。

恒楚叹了一口气,在他身边的亲信还在厮杀的时候,拔出腰间的长剑,郑重其事掏出绢布将长剑擦拭干净。

这在楚国是并不少见的事情。

自裁……

作为武德充沛之国,楚国形成了兵败主将自裁的风气,甚至逐渐发展到了形成了特有的礼仪的情况。

当然,这种礼仪独属于贵族。

恒楚郑重其事的跪在地上,恭敬的奉上长剑,横于颈部。

周遭亲信见此目眦欲裂,心怀悲愤,心知败局已定,奋力厮杀,只为给恒楚留下最后一丝体面。

在恒楚自裁之前,不让秦人干扰他高尚的仪式。

事实上,确实没有……

赵佗通过望远镜站在高处观察到这一幕的时候立刻下令放缓进攻。

他又不傻,又不是非要活捉恒楚。

楚人对于自裁仪式看的很重很神圣。

恒楚又得人心,如果非要破坏恒楚最后的体面,这群楚人真会拼尽全力守卫恒楚自裁的。

反正都要死了……何必徒增伤亡?

于是,恒楚得以顺利完成自己的仪式。

长剑划过,血液顺颈而下,宛若山泉潺潺流出。

恒楚并没有第一时间死去,残存的最后一丝理智强迫着控制着自己的身体倒向了一个合适的角度。

是的,楚国的自裁仪式,连倒下的姿势和角度都是有讲究的。

他空洞无神的目光只能看到脚步的杂乱和大地的荒凉。

耳边也只能听到一阵一阵的厮杀……

随着缺氧,血液的加速流逝,恒楚的感知变得越来越慢,最终缓缓停滞和定格,眼睛却依旧死死的注视着这片土地。

恒楚死了……

大泽的反抗势力因此而消亡。

对于新上任的赵佗来说,楚国的两大叛乱已经解决掉了一个。

下一个,自然就是依旧还在逃窜活跃的被世家贵胄捧起来的傀儡楚王政权。

等解决掉楚王以后,剩下的各种小的动乱,甚至不需要战斗,王师一至,其乱自定也。

恒楚的死充满了楚国风味……

然而这并不能带给赵佗什么感情上的冲击。

恒楚一死,赵佗甚至连为恒楚收尸的时间都没有,立刻派人进入大泽,持始皇帝大赦天下召令,大泽之内残存的抵抗正式消亡。

“恒楚既定……”营帐之内,赵佗端坐于案几之前。

“这样……派人去宣传陛下大赦天下,务必要让楚人知道,长公子已经被立为太子……”赵佗想了想开口说道。

夫战,攻心为上!

楚地情况特殊,大赦天下只是其一,长公子扶苏立储是其二,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环。

毕竟,长公子的母亲是楚国公主,他的师父昌文君也是楚人,楚人,算是长公子的娘家人。

论起来血脉,长公子扶苏的血脉甚至比现在被推出来的楚王熊心更加亲近。

而在此之前,楚地贵胄向来也是为扶苏继位为储摇旗呐喊的支持者。

长公子都继位了,始皇帝都既往不咎了,还造反个什么劲?

至于长公子会不会保护他们,始皇帝会不会继续迁怒他们,那就不是赵佗要考虑的事情了。

既往不咎归既往不咎,可不代表迁王陵令不执行了……

想了许久,赵佗认为自己的行为并不会影响始皇帝的决策和计划,于是制定了攻心之计。

派遣人手开始于楚地展开舆论攻势……

再加上各地官府公文告示,因此聚集于楚王熊心之下的贵胄豪强开始更加貌合神离,彼此之间更加难以信任,侥幸之心油然而生。

“我们现在是在造反!造反!始皇帝大赦天下,你以为是什么罪都赦么?其有八大恶,谋逆居首,大赦不赦!”

“你错了,造反的不是我们!谁有证据证明我们造反?现在长公子已经成为太子,楚人到底算是长公子的娘家人,太孙赵泗的娘家之地都已经封为诸侯国了,就算秦王再怎么厚此薄彼,总要给太子殿下留些余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