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杀!杀!杀!(第2/3页)

“匈奴既和大秦签订盟约,就不该背弃,传兵攻打东胡是我的注意,我已经决定将大军交给秦将统帅,你们视他的命令就应该像对待我的命令一样。”冒顿开口表态将事情定性。

“传令!召集所有部族,国内凡有拖后腿不去的,皆斩!”

冒顿为韩信统帅的合法性背书以后,韩信下达了第一个军令。

项羽当众杀人在前,冒顿开口背书,所有人都不敢违背韩信的命令,尽管心中略有不满,但是韩信的领导权也算是确认了下来。

毕竟,韩信手里有一万精兵。

而冒顿手里,也有完全只会听从他命令的一万控弦之士。

匈奴是部落制,但是冒顿算是一个人杰,势力整合的比头曼更好,因此韩信统帅起来也更加方便。

因为已经杀人立威,因此在场之人再不敢有什么懈怠,纷纷去召集部族勇士,跟随韩信领兵出战。

韩信进行了简单的清点。

临时动员出来的总兵力大概是六万。

其中有三万是直属于冒顿的兵马,另外三万则是各部族凑出来的。

六万兵马之中,只有冒顿亲自训练的一万兵马算是精兵,其余都只能说是乌合之众。

以匈奴四十多万的人口,能临时动员出来这么多兵力已经十分可观了,这说明冒顿绝对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这几乎是匈奴暴兵的极限了。

再多也就多个一两万乌合之众罢了。

加上秦国的一万兵马。

合计总兵力七万,其中绝对精兵一万,普通精锐一万,五万乌合之众。

这才是草原上的常态,草原除了马多一点,武器装备都不咋地,大部分都是乌合之众,东胡号称有二十万控弦之士,未必能拿的出来两万精兵。

不过因为是游牧民族,虽然武器装备不行,但是马是不少,平均下来也能够做到一人三骑,已经完全满足了急行军的需求。

“辎重舍弃一半……”韩信检阅完成以后,下达了第一个命令。

匈奴也算是自带给养辎重武器装备的典型。

征召兵大多都是如此。

不过辎重带多了会拖慢行军速度,在韩信看来这些辎重可以舍弃一半以上。

只需要足够跨过千里无人区的辎重就够了,到达东胡地界就是就食于敌了。

众人虽有不满,但不敢反驳,听从韩信命令丢弃一半的辎重。

韩信点头,排兵布阵,以秦兵的一万精锐充当督战队和战场限制器,以保证不会出现失控的可能以后趁着夜色帅兵出发。

大军疾行……

一路跨过千里无人区。

情况很顺利,匈奴是真正意义上的有备而来。

冒顿很早以前就把这片无人区的行军路线摸清楚了,哪怕是趁黑出发也没有影响。

因为舍弃了大量辎重,以及路线清晰,再加上这块无人区算是匈奴领土的原因,急行军速度很快,平均日行军速度达到了将近八十公里。

第七天,东胡在边境高处设置用来防守的土室已经近在眼前。

这一段算是缓冲区,地势有些起伏,东胡占据高处设置了不少用来防御的土室。

韩信用望远镜简单的观察了一下,发现有很多土室已经荒芜废弃。

一共上百土室,还在使用的恐怕只有十几个。

毕竟这地方不长毛,匈奴又向来懦弱,守不守也没啥区别。

因为担心望远镜观察不够清楚,韩信又派项羽领五十轻骑打探。

项羽领命,简单迂回接近以后发现对方人数不多,压根没有请示韩信的情况下,直接带五十轻骑直冲敌阵。

整个边界驻守的东胡牧民少的可怜,拢共连兵带人一共也就六百多人,其中真正的战士恐怕只有一百多,剩下的都是被强行迁移过来的牧民。

虽然项羽只有五十人,但是他还是选择了莽。

有心算无心,有备打无备,而且打的还是防守松懈的一方。

十倍人数差距对于项羽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在这种小规模战场上,他就是真正意义的神明!

手持大戟的项羽近乎一人斩敌六十多,五十轻骑几乎六十跟着项羽冲了几圈,对方就彻底没人了。

仅仅留下几个活口还是因为项羽手下留情,需要进行情报汇总。

几个活口被匈奴人轻而易举的撬开了嘴巴。

此处的情况也简单的得到了介绍。

原来在很早之前,东胡还是很重视这里的防备的。

因此在这里修建了不少的土室以做警戒防守,毕竟这里距离东胡的王庭太近了。

但是这里荒芜,没人愿意来,东胡王就只能强迫部族轮换迁移。

基本上一年一换,保证每年这里的防守人数都有五千往上。

毕竟头曼时期的匈奴在没有元气大伤之前还是挺能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