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又一年丰收,新年将至。(第2/3页)

赵泗有些意外,因为始皇帝刚刚说话并不是命令,也不是通知。

而是带着几分问询。

似乎赵泗倘若不同意的话还可以再作延缓。

但是其实也没有延缓的必要了。

所作所为,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一遭,今年过去,四海靖平,粮食充裕,国库丰盈,没道理再牺牲始皇帝的个人感受。

修建陵寝,也算是一种个人的心里寄托。

再怎么说,始皇帝用的是兵马俑,没用活人殉葬,虽然靡费颇多,但是光这一点已经胜过无数帝王了。

要知道明朝还施行殉葬制度呢,始皇帝作为两千多年前的古人能做到这一步已经是尤为可贵了。

“陵寝自然没必要停了,今年过去了以后,别说陵寝,阿房宫也可以继续修建了,甚至可以修的更大更好。

现在粮食产量充裕,能够脱产的庶人越来越多,国家充盈,蛀虫减少,又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到的?”赵泗笑道。

不过说起来这一点,赵泗心里忽然跳起来了一些微妙的小心思。

“要不臣给陛下修一段?”赵泗试探性开口发问。

这个时候提修陵寝这事没啥好忌讳的。

陵寝,灵魂安息之所。

很多帝王从登基以后就开始准备自己的陵寝了。

或许正因为坚信人又灵魂往生之所在,所以这个时代的高端人士对这方面还是挺看的开的。

赵泗之所以突然开口,没别的意思,纯粹就是个人趣味作祟。

秦始皇陵的规模十分庞大,墓穴也多的数不胜数。

其实说是墓,不如说是地下宫殿。

毕竟陵寝的意义就是死后灵魂居住的地方。

嗯,其实可以理解为在地下修了个皇宫,死了之后还能接着住。

赵泗当然没本事主持这么大的工程,他也没想把始皇帝陵寝全部包圆。

说白了他就是打算单独给始皇帝diy几个墓穴罢了。

始皇帝略显诧异的看了一眼赵泗。

“是这样的,臣其实脑子里有很多构想。”赵泗笑了一下。

“譬如能够供人乘凉的水稻,能够糜烂千里的大炮,犹如海上宫殿的巨轮,飞行在天空之上的铁鸟……这些东西,在组建匠作局以后,臣和他们一同商讨过未来器具之革新,因此极尽想象,根据现有的理论而推论出来了种种东西,发现大家基于现实推论出来的东西是大同小异的,这说明日后这些存在于猜想之中的东西是极有可能会发明出来的。”赵泗挠了挠头。

“臣是想着……基于这些猜想,为陛下修建一处来自于后世于未来的宫殿。”赵泗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哪有那么多扯淡的理由,赵泗纯粹就是恶趣味发作,想给后世人弄点来自于穿越者的震撼。

譬如什么打开始皇帝新鲜出炉的东风四九。

大秦的计算机办公兵马俑……

电视机,飞机大炮……

都穿越一趟,不给后世留点未解之谜也太过无趣了一些。

“后世啊……”始皇帝有些沉吟看着赵泗,他总觉得赵泗的目的没那么单纯。

“是啊,千百年以后的后世……”赵泗笑道。

始皇帝有些心动……

很显然,他活着时候是看不到赵泗嘴里所说的后世了,死之后能够居住在来自于后世的宫殿,这么一想好像也还不错。

“你且制图……朕会留出来几处空余。”始皇帝沉吟着开口。

其实到现在,始皇帝的陵寝已经修的大差不差,基本上墓穴该修的都修了,也就剩一些收尾工作,或者说就是在现有的基础之上修建的更加豪华。

仔细想想,好像也没有什么意思。

一万个兵马俑和十万个兵马俑又有什么区别呢?

赵泗的提议让始皇帝有了一种新的期待,不再局限于更大更豪华的期待。

而是崭新和未知,以及期待。

“得嘞!”赵泗嘿嘿一笑,心情大好。

“关外匈奴单于冒顿来报,月氏东胡欲联兵兼并匈奴,蒙恬要防备边郡,难以抽身,遣韩信携一万兵马出关支援匈奴,你怎么看?”始皇帝略显无奈的看了看贼笑的赵泗。

眼下赵泗又长了几岁了,还是一点正事不乐意干,就是那些稀奇古怪的事情才有兴致。

好在,始皇帝身体康健,培养赵泗的时间还有大把。

最关键的是这小子懒虽然懒了一些,但是该他的时候并不会逃避推卸,还算是个能顶得住的人。

“这能怎么看,坐着看呗。”赵泗摊了摊手。

“韩信出马,关外必定,保住草原局势对于旁人来说或许很难,但对于韩信而言犹如掌中观纹,陛下或许还可以期待一下保住匈奴之外的事情。”赵泗笑道。

“你对韩信很有信心?”始皇帝轻笑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