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时间飞逝,秋日将至。(第2/3页)

总之,铁制农具在将作少府的帮助下已经开始广泛生产,不过因为一切都是刚刚开始。生产速度并没有太快,预估到秋天最多也就能生产出来几千副农具罢了。

想要真正意义的普及天下,恐怕也得数年之功。

北边蒙恬已经开始积极的主动布防,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对匈奴战争的胜利,大秦修建长城终于再无阻碍。

就在今年,大秦的战争堡垒系统终于完全落实。

沟通起天下的长城连成一片,蛮夷戎狄想要威胁到中原腹地的难度呈指数级上升,可以说只要中原自己不作死,内部没有反动分子喜迎王师,蛮夷戎狄已经没有入侵中原的可能。

而至于岭南就更不用说了,赵佗接受了始皇帝的指示,于岭南一带召集各大部落头领约定了停战之事。

至于中原内部的叛乱始皇帝也做好了一切准备。

咸阳附近的蓝田大营早已经准备就绪,由王贲执掌,当然,真正坐在幕后指挥调度的是大秦活着的战神彻侯王翦。

北有蒙恬,南有赵佗,中原腹地有王翦王贲父子,由战神王翦居中调度,合计一共有百万大军,可谓是飞龙骑脸,赵泗怎么想都不知道大秦的输面到底在哪里。

或许唯一有可能出现危机的就是东海地界。

没有一个能够给予赵泗完全的安全感的统帅。

荆完成对叶调国航行以后就已经漂洋过海前往美洲,现在想让荆回来指挥大军坐镇也回不来。

至于邹奉的弟子林惊羽,负责的是生产建设,军事并非他的强项。

而且客观来说,东边的人数或许不多,但是战局比较复杂,因为秽人分布比较分散,而且海上陆地都有,地理条件普遍比较恶劣,不适合大军铺开,统帅必须要海陆协调齐头并进,要求比例高,赵泗有心将韩信调过来,可是韩信虽然在上郡立下功劳,但是目前韩信战功爵位不够,按照大秦的律法,并不满足调度一路大军的硬性要求。

于是赵泗只能找到王翦,请王翦帮自己出出主意。

认真的将自己的思虑讲给王翦听完以后,王翦眉毛动了动笑出了声。

“旁人都是未虑胜先虑败,你小子反倒是未虑败先虑胜了。”

赵泗担心的从来不是东边战局失利……

说实话,傻子都能算明白这笔账。

大秦降徭降役是摆在明面上的事实,迁王陵令颁布以后虽然蜚语流言不断,但是本地庶人也是货真价实受益,对于六国贵胄来说大秦恶政不断,讲他们逼到了绝路,但是对于天下庶人来讲,这几年或许是他们有生之年最幸福的时刻。

摆在眼前的利益是不会骗人的。

或许会有忠肝义胆的游侠义士跟着贵胄起兵,并为之舍生忘死,可是人这个群体是趋利避害的,倘若不是活不下去能有几个庶人愿意把脑袋绑在裤腰带上跟着贵胄摇旗呐喊。

天下贵胄起兵声势浩大确实浩大,可是他们也就只有声势了。

在赵泗的引导下,始皇帝和李斯乃至于大秦确定了以庶人为主体的基本盘,并且做出了种种措施,基本盘没有出问题,六国贵胄凭什么能够颠覆大秦?

这次动荡是预料之中的,但是胜利也是必然的。

而大秦要做的就是如何把损失降到最低,并且借着这个机会最大程度的将国内的反动力量彻底消灭。

东夷不稳那是相对于北边有蒙恬,中原有王翦王贲父子,南越有赵佗以及六十万大军。

赵泗嘴里的不稳是可能没那么快的镇压叛乱,不能取得更大的战果彻底肃清秽人罢了。

毕竟这里兵力最少,又没有名将,偏偏近海和东北地区都是大秦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如果不能借着这个机会处理干净,未来移民扩边又会生出来种种麻烦。

“百万大军对番外蛮夷和松散一团的贵胄,优势在我嘛!”赵泗嘿嘿一笑。

王翦闻声失笑,不过赵泗说的也是事实。

这一次有可能造成的叛乱,大秦上下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王翦同样也没想过失败。

“我看你倒是清闲,航贸军府又归你执掌,东夷你去亲自坐镇调度……”王翦摸了摸自己的胡子打趣赵泗。

“王老将军讲的哪里话,我兵书都没看过几部,纸上谈兵之辈,恐怕会延误战机,况且就算我想去……陛下也不准啊。”赵泗摊了摊手。

赵泗要能自己去亲自坐镇倒也不是不行。

无非就是把自己的门客一块打包过去。

赵泗自己不会打仗,可是他的门客会啊。

韩信,夏侯婴,樊哙,刘邦,张苍……

拿出来一个汉初天团打东夷那是纯粹的碾压,犁庭扫穴都不在话下,赵泗只需要当个吉祥物放权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