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长公子,你可长点心吧!(第2/3页)

甚至支持扶苏的人之间相互有间隙仇怨者都不在少数。

毕竟扶苏才是真正的大势所归,不是赵高和蒙毅冲突剧烈,否则赵高也不会介意成为扶苏党羽。

然而,此刻长公子的府邸气氛有些沉凝。

王绾看着安坐在案首的长公子脸上带着不可置信的神情试探性的开口发问:“长公子方才,不是戏言尔?”

其余人也跟着将目光集中到了扶苏身上。

扶苏并未放弃自己的弟弟胡亥,私底下找始皇帝,始皇帝不同意,还让赵泗把他架回去,但这并不代表扶苏就已经放弃。

他还可以上书上奏!

于是他召集了蒙毅王绾冯去疾三人,想要询问他们的意见,有没有将自己弟弟召回的好办法。

作为亲兄弟,扶苏肯定是不愿意看到胡亥在边陲之地继续受苦的。

他知道胡亥犯了很严重的错误,可那毕竟是自己的兄弟,就算是要惩罚,留他在咸阳城中,剥夺他的权势都已经足够了,何必让他远涉千里?

在古代,流放基本上相当于必死。

短则几个月,长则三五年,很少有人能够在艰苦的条件之下幸存。

扶苏只是想保住自己兄弟的一条性命,哪怕是把胡亥幽禁在府邸之内他也没那么难以接受。

“流放千里之苦,于裁杀何异,自非戏言尔!”扶苏认真的点了点头。

现在不同于宋明清时期,南方得到了很大的开发,因此宋明清屡有官员被流放以后还能够重新复起,那个时候的流放已经不是必死之局。

但往前看,秦汉唐期间,但凡官员被流放,鲜少能够存活下去。

归根结底还是这个时候南方偏远之地的生存环境太过于恶劣,活着都已经殊为艰难,更不用说如同王阳明一般流放途中还能悟道了。

说是流放,实则和杀无异。

“可是……公子……”王绾有点摸不清楚扶苏的脑回路。

等等,您真不知道胡亥他做了什么么?

流放和杀人无异王绾是认可的,但是……那也得看胡亥他干了啥啊,也就得亏胡亥是皇子,是始皇帝的亲儿子,否则压根不用流放,直接族诛即可。

虽说沙丘之事比较隐秘。可是在场的众人都是老狐狸,哪怕是猜也能够猜出来个事情大概。

况且胡亥有争储之心,结局被流放以后王绾不喊一声好死都已经够给面子了,结果扶苏想把人捞回来?

争储啊!胡亥是在争储啊!

和谁争,不就是和扶苏争么?

王绾揉了揉眉心只感觉分外头疼:“此事陛下已经有了决议,老臣固然知道公子的爱弟之心,可是陛下口含天宪,如何能够逆反?”

“公子已经去过宫中了吧?”不待扶苏开口,蒙毅率先发问。

扶苏点了点头。

……

王绾和冯去疾二人相视一看,纷纷陷入了沉默。

得,不用说了,指定是没甚么好果汁。

始皇帝要是欣然应允扶苏还至于把他们叫过来?

按照过往经验来看,只怕扶苏又触怒了始皇帝了……

扶苏和始皇帝一样,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但也正因为有主见,才给支持他的人带来了很多麻烦。

倘若扶苏没那么多事,就冲他的身份和声望,恐怕早在十几年前扶苏就已经被册立为储君了,哪还有后面那么多事,以至于被贬谪陇西远离咸阳?

不管支持扶苏的人抱有什么样的政治诉求,但是有一点他们大概是一致认同的。

先成为储君!

没有任何事情比这个事情更加重要。

得知扶苏已经去过宫中,并且极有可能已经触怒了始皇帝,而且扶苏还打算通过朝堂上奏再一次触怒始皇帝之后,王绾冯去疾乃至于蒙毅心照不宣的达成了一个共识。

三人相视,冯去疾沉吟片刻忽然开口。

“公子,上书之事万万不可啊!”

扶苏骤然听闻冯去疾厉声陈述,眉眼微微沉凝,目光沉重的看向冯去疾。

“臣知道公子爱弟心切,可是公子已经触怒陛下,流放小公子也是陛下定下来的,这种时候上书,不仅难以召回小公子,反而还会害了小公子啊!”冯去疾认真的开口说道。

“正是这样的道理啊……虽说流放艰难,可是随行军士并不敢怠慢小公子,并非十死无生之地,但若失触怒了陛下,那恐怕……”王绾也沉声开口。

“沙丘之事颇为隐秘,我跟随陛下出巡也难知全貌,眼下长公子刚刚回到咸阳,值此之际,这样的事情不该多提……”蒙毅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蒙毅对胡亥的观感也比较一般,更不用说胡亥有争储之心了。

他并不希望扶苏插手这样的事情,扶苏都在陇西待了多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