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来自于番邦友人的惊诧!(第2/3页)

这里的地理条件相当优越,没有什么强大的外敌,对于叶调国来说就是不停的兼并,扩张,兼并,扩张。

而原本的历史上,也确实如此,作为一个奴隶制国家,叶调国建国七百年才最终亡于内乱彻底落下帷幕。

而现在,叶调国招惹到了一个上劲的对手。

强度直接拉满,压力一下子就上来了。

“希望大秦的国王是一个宽宏的君主,能够原谅我们无礼的冒犯……”

马哈几人略显惆怅的在士卒得护卫之下扯着鸟语交谈,大声密谋如何平息秦国君王的怒火。

不消片刻,叶调国使者就来到了蓬莱城门之前,即将踏上官道。

出城以后,回望蓬莱,高大的城墙和厚重的城门给马哈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仅仅是一座相对普通的城池,其庞大繁华厚实的程度,就已经堪比叶调国的国都。

而出城以后,震撼却仍未停止。

宽阔平整到难以想象的官道吸引了马哈的注意。

“天呐,这么宽!”

马哈张着手比划,大秦的官道,恐怕能够同时容纳十几匹马并行了,最关键的是,地上的砖是整齐排列,仿佛修建这条路的人是有什么强迫症一样,就连每一块砖的大小都近乎等同。

不仅如此,马哈敏锐的发现,就连道路两侧的树木都是如出一辙的整齐。

同一种树木,甚至就连树和树之间的间距都近乎一致,放眼望去,就是一条整齐的直线,宛若复制粘贴一般。

“难以置信!”

马哈下意识的握紧拳头……

叶调国并不算完全意义上的闭关锁国,得益于群岛地貌,叶调国的航海科技树发展的还算比较快,虽然暂时做不到远洋航行,但是已经和印度大陆建立了一定的交流。

历史上印尼一带本就是印度次大陆文化的倾销地。

因此,马哈是知道大国的概念的。

譬如和印尼隔海相望的大国,孔雀王朝!

他听过旁人对孔雀王朝的描述,也曾经和来自于那一带的商人亲自交谈,但不管是从口口相传的故事和典籍之上的记载,都远不如大秦带来的震撼更加剧烈。

这是比孔雀王朝更加伟大的国度!

孔雀王朝在已故啊育王的带领之下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巅峰,和秦国大一统对比,现在的孔雀王朝也几乎统一了整个印度次大陆。

他一生的业绩可以明显分成两个部分,前半生是“黑阿育王”时代,主要是经过奋斗坐稳王位和通过武力基本统一了印度,在约在公元前261年征服羯陵伽国时,有15万人被俘,10万人被杀,死伤数十万。继而,除迈索尔地区外,印度全境得到统一。据说,阿育王由于在征服羯陵伽国时亲眼目睹了屠杀的场面,深感悔悟,于是停止武力扩张。

后半生是“白阿育王”时代,在全国努力推广佛教,促成了这一世界性宗教的繁荣。阿育王统治时期成为古印度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强盛时代。使佛教成为国教,也没有迫害其他教派,相反对婆罗门教和耆那教也予以慷慨捐助。由于阿育王强调宗教,政治宽容和非暴力主义,他在民众的欢呼声中统治了印度长达41年的时间。

在啊育王的大力推广之下,佛教席卷了整个印度次大陆,而印尼一带自然也泊来了佛教。

如果论年龄来看,啊育王比始皇帝大一些,他是公元前303年到公元前232年,而始皇帝则是公元前259年到公元前210年。

啊育王死的比始皇帝更早,现在啊育王已经去世,去世以后由他的儿子萨德塔梵继位,也就是孔雀二世,这哥们继位了八年孔雀王朝就快进到了孔雀三世。

也噶了,现在的时间点,孔雀王朝的统治者是啊育王的孙子巨车王。

客观来说,啊育王和始皇帝两个分别统一了周边疆域的雄主遇到了同一个问题。

因为没有过大一统的历史前提,因此社会矛盾空前剧烈,而二者的继承人都不咋样。

啊育王死后孔雀王朝就陷入了四分五裂的情况,孔雀二世时期经历了一系列骚操作之后,孔雀王朝对于王朝内部地区的控制就已经略显下降。

孔雀三世继位以后继续骚操作不断,中央权威丧失,最后彻底打出了gg。

现在正是孔雀三世时期,孔雀王朝内部矛盾重重,社会矛盾正在积蓄,没有外力影响,二十年后孔雀王朝就会陷入战争,最后四分五裂,各自为战很长一段时间。

当然,对于马哈而言,哪怕已经明显衰弱,孔雀王朝也不是叶调国能够碰瓷的。

如果非要对比,那叶调国之于孔雀王朝大概类似于南越一带集合体政权之于大秦。

有人口,也耕种,但是和主文明对比落后了一个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