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李斯和始皇帝的爱恨情仇(第2/3页)

一是盐价下降,二是分仙种于地方。

吃人嘴短拿人手软,这事总不好再骂那婢女生的赵政,反倒是好处都被大户抢了占了,刘邦自然而然就把怒火倾斜到那群狗大户身上。

他还指望着这仙粮种子分家自力更生呢。

眼下刘家一共一百多亩地,根本支撑不了兄弟三个成家立业。

有了仙粮以后,小麦和玉米轮种,在配上红薯土豆的高产量,兄弟三个分家以后倒是能够勉强过活,刘邦可就全指望这三种新粮成家立业了。

屋里的美妇人又生气了,今天才找他闹腾过,问刘邦是不是因为他寡妇的身份不愿意娶他,刘邦哪里不愿,只是实在没办法成家立业罢了。

“狗娘养的赵政,我的好秦王,可别他娘的粮食种出来了,再加徭役赋税了!”

好处得手,刘邦一脚踹走樊哙,将三种新粮收好,急匆匆的去哄美妇人去。

……

而另一边,咸阳,大秦的皇宫之内。

“眼下新粮已经发于地方,航海也已经出海,盐价降了一倍,可谓于民为善?”李斯开口问道。

值得一提的是,近段日子,李斯因为正处于悟道的关键阶段,正在尝试修订出来一条全新的道路,时常召见赵泗。

以至于赵泗可以说是两头跑,不过赵泗体力好,也不觉得麻烦,始皇帝最先接受不了了。

李斯没个轻重,和赵泗一交谈起来都是成半天甚至是一整天,始皇帝的贴身秘书都快成了李斯的贴身秘书了。

偏偏李斯又用赵泗用的名正言顺。

迁贵令可是李斯的活,这毕竟是杀头的勾当,赵泗作为意见提出人又是绕不开的,李斯肯定要和赵泗做出充分的沟通,更不用说李斯现在还处于悟道的关键阶段。

李斯不止一次给始皇帝表示自己正在探索一条新路,祛除贵族,使大秦深入地方的新路,这也是国事。

但是偏偏始皇帝又需要赵泗这个贴身秘书,最终只能用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让李斯暂时把办公场所搬到皇宫,和始皇帝一起办公。

赵泗则继续随侍左右,充当始皇帝贴身秘书的同时,还要负责和李斯沟通交谈。

这样一来,李斯也理所当然的在皇宫混上了饭,始皇帝御用的减肥餐。

开玩笑,始皇帝必然不能接受他在那吭哧吭哧吃草李斯在那吃山珍海味。

虽然饭菜换成了难以下咽的减肥餐,但是李斯还是很开心。

他确实很开心!

很早之前,他就跟随在始皇帝左右了。

他出师以后,孤身入秦,一篇谏逐客书,被始皇帝发掘,并且成为了始皇帝的心腹兼培养对象。

那个时候的李斯意气风发,满身锐气,那个时候的始皇帝,初掌大权,雄心勃勃。

那个时候的李斯和始皇帝也是真正的君臣相得,李斯甚至有很长一段时间都随侍左右,常常被召入宫中对奏,年纪轻轻,身居高位,又倍受君上信任,一时间可谓风头无两。

始皇帝更是对李斯委以重任,让年纪轻轻的李斯主持律法革新,参与用兵讨论。

有很长一段时间,他们就如同商君和秦孝公一般,是那般的亲密无间。

后来啊……

韩非的《五蠹》和《显学》流传到了始皇帝手中,是李斯亲手奉上的。

始皇帝初得《五蠹》和《显学》爱不释手。

同时对韩非产生了爱才之心,让李斯相召韩非入秦。

韩非入秦之时,始皇帝更是亲自迎接,以示珍重。

这个时候,李斯心中还并没有太多波澜,他为自己的小师弟感到开心。

后来……他发现,日常入宫对奏的人,成了韩非,始皇帝对韩非的喜爱肉眼可见……

那一刻,他确实慌乱了。

而压垮他最后的一根稻草就是,每一项国策,韩非做的都比他更加出色,始皇帝对他的夸奖越来越少,对韩非的夸奖越来越多。

初入大秦的韩非,就肉眼可见的成为了朝堂新贵。

可惜啊……

韩非,是韩国公子。

韩非,又是一个极度执拗的人,他对韩国是很有感情的。

这恰恰是韩非的致命缺陷,也是韩非无法退缩的底线。

哪怕,是因此惹怒始皇帝。

始皇帝,确实是爱才之人,但他也无法容忍韩非对他的冒犯,韩非被始皇帝关入大狱。

韩非性情刚烈,一丝不让,始皇帝也是犟驴脾气,就在始皇帝在杀于不杀之间犹豫的时候。

李斯……出手了……

他亲眼看着小师弟饮下那一杯鸩酒……

他太了解韩非性格有多么刚烈了……

于是,韩非死了……

他和始皇帝之间,也因此出现了一道巨大的隔阂。

李斯,私自为始皇帝做出了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