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始皇动容,大秦的长生药!(第2/3页)

始皇帝起身不待蒙毅递过来起身接过。

对于红薯土豆,始皇帝并不陌生,打赵泗刚刚归来以后,始皇帝就经常私下把玩。

那可是亩产五百斤的作物,尽管赵泗已经尽量的说清楚了这两种农作物的缺点,但是亩产五百斤已经足够弥补一切不足了。

之前的红薯土豆都已经被始皇帝盘的秃噜皮了,始皇帝怎么可能不熟悉,而眼下刚刚出土的,沾着泥土的红薯土豆被始皇帝一手一个握在手心。

和之前赵泗自琅琊归来带回来的红薯土豆不同,这次出产的红薯土豆,比赵泗带回来的种子大的多。

之前红薯土豆单手即可握住把玩,现在,大红薯单手甚至有些抓握不住,大了何止两倍?

“亩产……四五千斤?”始皇帝还没有开口说话,驺奉倒是先颤颤巍巍的站起来,弯着腰凑着头看向始皇帝手中的红薯土豆,宛若看什么稀世珍宝。

“这便是海外带回来的新作物?”驺奉眼巴巴的看着,想要拿到手里仔细端详,可是始皇帝丝毫没有递给驺奉的打算,双手握住,面色肃穆,眼神锐利。

“蒙上卿此言当真?”驺奉开口问道。

“只是拔了几株,大概估算出来的产量,不过想来不会差距太大。”蒙毅笑眯眯的说道。

正式收割肯定要等到始皇帝同意才可以开始。提前估算产量是为了方便进行政策应对。

产量太低,默默无闻的收割了算了。

产量高了,自然是要借此事宣传一番,天命在秦,莫不如是,否则何来如此神粮?

照这个离谱产量,怕不是要昭告天地,祷告山川,祭奠神农先祖,文武百官齐至以后才会正式收割。

此刻,这三种新粮的意义已经远不是粮食了。

什么粮食,这是祥瑞!哪有粮食能亩产几千斤的?

“起驾!”始皇帝这一刻显得意气风发中气十足,丝毫没有年近五十的颓态。

他已经等不及了,他等不及昭告天下,祷告山川,祭奠神农先祖的那一天了。

他要先去蓝田一趟,亲自去收获一些!

蒙毅没有任何犹豫,于车府令调动车马,为始皇帝驾车。

“陛下,老臣可否同去!”驺奉神态之中充满了希冀。

这可是亩产几千斤的粮食,谁不想亲眼第一时间去看看?更何况,蓝田大营还有他一直想诱拐的赵泗以及出海归来的船员。

始皇帝点头,蒙毅亲自扶驺奉上车,士卒拱卫,战车随行,直指蓝田。

眼下的蓝田大营之中,一同耕种的士卒,还有船员,乃至于赵泗和王离,都无心其他事物,一同围在地头,你一言我一语叽叽喳喳。

现在三种新粮已经成熟,产量之高已经可以预见,就等着收割确定具体产量,这谁还能干的下去其他事?

赵泗自己也都看不下去书了,他不是没见过红薯土豆,可是换了一个环境,意义却大为不同。

这上面寄托的,不仅仅是万千黎庶的生命,还有大秦的未来。

赵泗甚至有一种未知的忐忑,他知道,如果红薯土豆玉米的产量不会下跌,他百分之百可以青史留名,而且历史地位会很高很高。

他也知道,站在大秦边缘的他,这一次,历史将会为他而改变,诸夏之地将迎来全新的命运。

这是何等的神奇,从一个旁观者成为推动历史改变的关键先生,尤其是在赵泗知道上下两片历史脉络的情况下,他甚至已经开始在想后世之人该如何吹捧自己的功绩。

包括王离,亦是如此!

哪怕他是大秦最大的三代,此刻也逃脱不掉那种令人浑身起鸡皮疙瘩忐忑不已的见证感。

“你们说,究竟能亩产多少斤?”

“我猜红薯亩产得有六千斤!”

“我猜四千斤!”

一群人七嘴八舌,久久不能平静,直至始皇帝的车架驾临蓝田,始皇帝自驾撵之中走出。

原本叽叽喳喳的地头瞬间恢复宁静,士卒,船员,王离,赵泗,都恭敬的于一旁躬身行礼。

始皇帝没有任何表情,对于众人的行礼也没有任何回应。

只是在蒙毅和驺奉的陪伴下,走向那片自己看了许多次的田地。

黄澄澄的玉米……葱绿的红薯藤,枯黄的土豆茎叶。

始皇帝熟悉无比的来到地头,掰下一颗玉米,被微微举起的玉米在太阳之下反射出润泽,仿佛在闪闪发光。

不顾玉米茎叶的摩擦和刺痛,始皇帝径直穿过,蒙毅见状赶忙开路,始皇帝就这样走在其中,宛若在巡视自己的帝国。

亩产!三百斤!生长速度倍短于小麦!

穿过玉米地,来到红薯地和土豆地的交界处。

始皇帝蹲下身子,拒绝了蒙毅递过来的工具,亲自以手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