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姑娘请披黄袍(二十六)(第3/4页)

许奉平:“……顾七哥,你这话是在安慰我?”

顾淮珅:“那不然呢?”

两人在客栈里住着,一日又一日地等,却迟迟未收到召见的消息,进了七月,平卢酷热不输江南,这两人实在受不住热,干脆去了北海,倒觉得凉快了许多。

“顾七哥,你看,平卢的船又回来了。”

顾淮珅手搭凉棚,眺望海上,风从海上来,很是怡人。

“这艘船,不是墨家的船。”

看着那不输墨家大船的“明光号”货船,顾淮珅的眉头皱了起来。

他之前经手顾家往北来的生意,一年有半年在楚州,墨家的船他都见过,这艘船很是有些不同之处呀。

看着船工们扛下一包包的东西,又把棉布、丝绢、茶叶、盐装上了船,顾淮珅的心里忽然重重一跳。

这船不是往南去的,那它自然是往北走,北面……卢龙关,还是,更北……莫非是北边的蛮部?

“姑娘,那顾淮珅和许奉平一直在北海停留,已经发现了咱们平卢和北边的生意。”

“无妨,不过是一点通商的买卖,他们之前已经得罪了咱们平卢,要是为了这事儿彻底没有了往北贩盐的机会,他们才是真蠢了。”

刚过了生日的孟月池已经正式二十七了,一头只到肩膀的短发被她随手用木簪固定在脑后,身上穿着轻薄的短衣绣裤,看着和在庐陵读书的时候并无什么不同。

琴嬷嬷看着这样的姑娘,脸上总是忍不住露出慈爱的笑。

她的年纪也不小了,照顾姑娘了二十年,她也从四十多岁到了六十多岁。

“姑娘,这是若音和若雅,我特意选出来以后伺候您的,您放心,我先把她们教好了才会告老呢。”

说着,琴嬷嬷就有些难过,她们家姑娘从来喜欢简单,如今执掌了这么大的地盘,身边近身伺候的人也只有她了。

刘嬷嬷在前几年被姑娘封了个参将,去了军营训练女卫,倒是干得挺好,如今又升了一阶。

让自己身边从小伺候的嬷嬷都能有个前程,这样好的姑娘,配得上这世上一切最好的。

心里这么想着,琴嬷嬷抬手要收了自家姑娘放在架子上的衣衫。

“嬷嬷,那件衣裳放着吧,不必收了。”

琴嬷嬷点点头,又把衣裳放下了。

孟月池将目光从邸报上移开,看向她。

“嬷嬷,您的孙辈现在也都在清潭书院,您要是想去看她们,我在清潭书院下面有个小院子,您正好去消散几日。”

“那怎么能行呢?”

琴嬷嬷连忙摆手。

脸上却高兴,她家姑娘对她好,她知道。

孟月池却还是笑着劝她:

“嬷嬷你的寿辰也在夏天,这些年你一直为我操劳,从来没过过一个儿孙绕膝的寿诞,正好如今府中也清闲……”

她话还没说完,外面就传来了一阵嘈杂。

“陆郎君陆郎君!”

“月池月池!我买了冰,冰化啦化啦!”

双手捧着一个白瓷碗,男人把头从池子对面的水阁探出来。

这些年里他也是学了些规矩的,知道月池同旁人说话的时候,他得在外面,不能直接进去。

透过开着的窗子,他看见了孟月池,也看见了琴嬷嬷。

“琴嬷嬷!我买了好多好多冰!”

他晃了晃手里的碗。

“我只能拿一碗,这一碗给月池,下一碗给琴嬷嬷好不好?”

已经过去了三年,男人还是这般稚气傻气,琴嬷嬷连忙说:

“小六郎君不必麻烦,老身年岁大了,吃不得冰碗。”

说完,又忍不住在心里叹息,傻人有傻福,现在这小六看着比当年那位陆郎君年轻可爱许多。

“大人,三年了,陆郎君一直如此,不如还是将他送回陆家吧。”

“又不是没送过。”

孟月池轻轻摇头,陆家接人的船开出去了大半日,他也敢直接跳进海里,手脚还绑着呢,要不是船老大水性够好,陆郎君现在已经在海里当了几年的鱼了。

隔着一池水,小六也知道月池在看自己,傻笑着露出了一口的牙。

孟月池对他也笑了笑。

小六像是得了什么诏令一般,捧着手里的碗就沿着水榭跑了过来。

看着自家姑娘的笑,琴嬷嬷的心却提了起来。

她家姑娘是她看着长大的,对旁的男人,姑娘可断没有这般容忍。

“姑娘?”

“怎么了嬷嬷?”

琴嬷嬷又垂下了眼睛。

有些事,不声不响,说不定就淡了,一旦说破了,对谁都不好。

小六已经跑到了门外,试探着说:“月池,我能进来吗?”

得了应允,他立刻举着已经被冰冻得微红的手冲了进来。

“月池,吃冰。”

说是吃冰,其实是个摆了各色水果的冰碗,孟月池夹了一块桃子放进了嘴里就算是吃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