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姑娘请披黄袍(十九)(第4/4页)

唯有古莲娘,一直生死不知。

“古莲娘如今在武宁城的落芳阁,是一家私娼馆。”

“人还活着,其余都是小事儿。”在这种事情上,息猛娘的见识可比孟月池多多了,“你放心,我保管把人好好带回来。”

“不光要把人带回来。”孟月池抬头看向她。

“伍悬死战为国,其妻本该得封诰命,又或得官,她却落入这等境地,如今叛军已平,到底是什么让她挣扎难脱,你要查清楚。”

说完,孟月池起身拿出一个匣子。

里面装着新制的铜牌,息猛娘拿起一个,看见上面刻着“平卢节牙帐下”。

“点五百平卢精卫,将此事处置干净,我会写信给武宁知府,同他借五十名石匠来帮建北海港,借这个名义,余下的你自己处置。”

耳中听着孟月池的话,手指捏着铜牌的穗子,看着它转来转去,息猛娘突然问:

“这铜牌后面刻的是什么?”

“是篆字,‘持此征伐,卫境安民’。”

息猛娘点了点头。

“等我回来,你给我单独做块牌子,前面不变,后面你写‘鬼将领兵,持令征伐’怎么样?”

到处都有人叫自己是厉鬼将,息猛娘还挺喜欢这称呼。

神情一直有些冷的孟月池终于脸色和缓了下来。

“好。”

当日,息猛娘就带人离开了原平城。

过了三日,正月十一,陆寒城也离开了原平城去往繁京。

走之前的送行宴上,听孟月池说起了平卢的学政选派一事,陆寒城给她推荐了一个人选。

现在的原州学政江芷蘅。

“江氏出身的女臣并不算是女旧臣遗脉,与各处高门也极少往来,在旁人看来是缺点,在孟节度使看来定然是好处了。”

还真是。

孟月池在心中默默点头。

江氏交出兵权之后就只是关着镇国公府大门过安生日子,即使最近这二三十年间渐渐有女子入朝为官,也是因为先帝重推女臣入朝,要江氏出来做个表率。

当年明宗午后,孝威皇后下旨让江氏与万俟一族通婚,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江氏既是仁宗外戚,也是穆宗外戚,还是代宗的外戚,一直到哲宗也就是先帝时候,万俟一族的血缘才和江家拉开了一点关系。

也只是拉开了一点。

哲宗给自己妹妹选婿也是选的江家子。

生下的孩子正是此事在席间转着眼睛看来看去的瑞郡王。

“多谢陆郎君。”

“孟节度使客气。”

酒杯中酒液轻荡,正映月光。

万俟引看看孟月池,又看看垂着眼的陆寒城,突然笑了。

仿佛知道了什么秘密。

正月二十九,朝中来了圣旨,平卢节度使孟月池剿灭叛军余党有功,青州剩下的三县之地也转由平卢节治下。

孟月池加封忠武将军。

吴家被定为了江左益余党,夷三族。

二月二龙抬头,平卢节各县学堂开始招收蒙生。

同日,北海港开建。

二月初七,息猛娘带着五十名石匠自武宁返回。

一辆不起眼的青皮牛车里下来了一名穿着粗衣的女子。

不声不响跟在琴嬷嬷身后进了节度使府,看见孟月池的一瞬间,这位从前总是温文浅笑,被称君子的姑娘,忽然落下了泪。

“事情都处置干净了。”

息猛娘将一个布包放在了孟月池的面前。

里面有两颗人头,和大概几百颗牙齿。

看着孟月池寻了帕子递给了古莲娘,息猛娘一屁股坐下,摆摆手说:

“伍家族人盯上了伍悬留下的遗封,知道了她落到了风尘地,便只当她死了。”

说完,她无声地乐了一下。

这两颗人头可是古莲娘自己砍下来的,嘿嘿,有劲儿。

不愧是当年庐陵书院里稳居前三之人。

看一眼古莲娘有些行动不便的腿,和因为被打掉了牙齿有些凹陷的嘴,孟月池没说话,她拿出了五份聘书。

“东阳县县学夫子”

“北海港的账房主事”

“平卢军帐下参军事”

“平卢书馆的副馆主”

“北海港护军录事”

看着每一份聘书上都写了自己的名字,古莲娘惊讶地看向孟月池。

“你的才学本事,我很是喜欢。这些职务,要清闲有清闲,想读书也能读书,九品官不管文武散官,我当下也能给你……你有的是路能走。”

孟月池并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古莲娘。

她只知道自己能给古莲娘路走。

有路能走,古莲娘就能活下去。

这是母亲和山长教她的。

这一年是玉衡十九年,孟月池即将十九岁。

她凶名满天下,树敌千万个,会做和能做的事,不过是给想方设法,给自己给旁人谋些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