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第3/6页)

徐汇倒是想说点什么,可脑子里乱糟糟的,他也不懂行军打仗这事,最后只能求助地看向戈箫。

戈箫察觉到皇帝和周围人投来的目光,不得不开口:“皇上安心,禁军都是精锐,一定可以歼灭敌军的,咱们在宫里等好消息就是。”

话刚说完就被打脸。

一个小太监匆匆忙忙跑进来,跪下道:“皇上,不好了,高昌人打到朱雀大街了。”

朱雀大街是京城南北向最宽的一条街,十丈有余,尽显京城气派。

而皇城就在朱雀大街的中央。

高昌人擅骑射,这次先进城的一批是混入陈天恩队伍冒充宣州驻军的,还有一部分就是骑兵。若是骑兵急速奔驰,一刻钟左右就能抵达皇城脚下。

虽然皇城有几千侍卫看守,但这么点人,也不会是高昌人的对手。

嘉衡帝顿时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怎么办?怎么办?诸位爱卿想想法子啊。”

戈箫连忙说道:“皇上,如今只有两个办法,一召王石原带禁军回来,守卫皇城……”

“不可,皇上,皇城内吃喝木炭有限,王石原若是带大批禁军进来坚持不了几天,我们都会被困死在皇城中。而且,到时候京城外城全部失守,高昌人占据了有利地形,楚家军回来也无济于事了。”富国祥急急打断戈箫。

这话也有一定的道理,嘉衡帝看向富国祥:“那富爱卿有什么法子?”

富国祥咬咬牙说:“让王石原带着禁军全力防守,至少要守住东南两侧城门,只要坚持几日,等楚家军回来后,我们的兵力剧增,就可反攻高昌人了。”

这法子是不错,可皇城缺了防御,就几千侍卫,嘉衡帝可不认为他们能守住皇城。

太冒险了。

哪怕嘉衡帝已经病怏怏的,没几天活头了,他也不想死。

“那皇城怎么办?”

富国祥犹豫片刻说:“让皇城侍卫全力防守,只要坚持几天即可。”

戈箫嘲讽地说:“富尚书,你知道高昌人有多少吗?这次进犯的高昌人足足十万,他们已经陆续通过西城门入城了,几千人如何在十万人的手底下坚持几天?”

富国祥说:“禁军还会拖住一部分高昌人,没戈尚书说得这么严重。”

戈箫冷笑:“那如何皇城失守,你担得起这个责任吗?”

嘉衡帝听得头痛:“够了,戈爱卿,你还有什么主意?”

戈箫连忙拱手道:“皇上,还有一个法子,那就是出城,从南城门出去。傍晚,兵部收到消息,楚家军已经抵达距京城只有一百里左右的池州,我们出京,如果速度快,明天傍晚就可与楚家军汇合。”

王安听到这话,担忧地看了一眼嘉衡帝,皇上的身体恐受不起这样的奔波。

嘉衡帝听后却觉这主意不错:“好,传令下去,速速出发去南城门。”

富国祥闻言,垂下了头,什么都不想说了。

求生的欲望占了上风,嘉衡帝什么都没带,直接从御书房跑了,至于他那些妃子、儿子,他这会儿完全没想起来。

因为这事是戈箫提议的,而且嘉衡帝也信任他,便将出城的事交给了他。

戈箫一面安排出城事宜,一面派了亲信回去通知家里。

随着富国祥等人的出宫,不少王公贵族也接到了消息,惶惶不安的他们也赶紧准备马车,打算跟着跑路。

等嘉衡帝坐着轿子出宫时,街上已经乱作一片,不少得到消息的达官贵人拖家带口往南城门跑。

嘉衡帝的队伍是最大的,除了他和几个近侍、戈箫,还有两千多名侍卫。

黑夜里,他们提着灯笼,踏踏踏,大步往南城门而去。

只是走到半路,队伍忽然停了下来。

戈箫连忙下马车,拉了拉大氅,问侍卫:“怎么回事?”

话音刚落,就听前面传来了短兵相接的碰撞声,还有嘶吼声。

“皇上,不好了,咱们遇到了埋伏。”

“撤,往东去。”戈箫当即下令。

队伍连忙掉头往东行,一部分侍卫留下拖住敌军,另一部分护着嘉衡帝往东跑,队伍一下子减员过半。

只是刚到东边,前面又出现了一支高昌人的骑兵,并不多,其实只有几百人,可嘉衡帝、戈箫无心应战,也怕拖住,引来更多的高昌人,到时候彻底走不了了。

嘉衡帝惶惶不安,焦急地问戈箫:“戈爱卿,怎么办?”

戈箫心里也很急,他家里人都带着细软去了南边,如今他们跑不了,他也跑不了了。

“皇上,如今只能退回皇城,寄希望于禁军和楚家军了。”

可彼此都知道,禁军只怕不敌。

才半个晚上的时间,高昌人已经掌握了大半京城。

戈箫有种奇怪的预感,高昌人的队伍里必定有非常了解京城情况的人,不是陈天恩和贾长明,而是其他人,因为对方似乎是将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算计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