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第3/6页)

陈云州很满意,为什么古代很多传统工艺、技术、医学等等会失传?很大原因就是固步自封,许多家族都有什么不外传的秘方,还有什么传男不传女的规矩,一旦发生动乱或是意外,这些东西就可能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如今这样分享出来,庆川官府会登记在册,制成官方名录,得到官方的承认和支持,以后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而且技术医术公布出来后,后人还可在前人的基础上研究,改进相关技艺,从而推动社会整体生产力往前发展。

“别人拿出了看家本领,咱们可不能落后。工坊那边的工艺有没有进展?”陈云州最关心这个。

郑深笑呵呵地说:“大人放心,前几日我去工坊看过,工坊已经制造出了一次能纺线八根的蒸汽纺纱机,而且估计到交流会的时候,这个数字还会增加。此外,工坊还制造出了一艘蒸汽船,不用帆,哪怕是逆风也能行驶,而且速度比人划还快不少,就是煤炭消耗有点大……”

听着郑深细数最近工坊的各项进展,陈云州满意极了。

他抽空打开系统面板看了一下,随着庆川辖下的区域越广,他获得的拥护值就越高,现在每天什么都不做,也有五位数的拥护值进账,像在吴州发粮那天,拥护值一天就增加了六位数。

大半年下来,他的拥护值已经逼近了八百万大关了。

这是他在刚到庐阳时想都不敢想的。

只是如今这拥护值却没了用武之地,干躺在系统里,陈云州每每看到都很惋惜。

按照系统的规律,每上一层东西越好,第四层肯定有更多的好东西,但知宝山却不能入,实在是让人扼腕。

要是能在交流会之前开启第四层,又弄出个好玩意儿,在交流会上大放异彩就好了。

陈云州呼唤小助手:【小助手,你不是说我今年应该就会开启第四层的吗?今年都过去大半年了,怎么还没开?】

小助手慢吞吞地冒了出来:【你问我,我还想问你呢,宿主,真没想到你是这么个磨蹭的人。】

啥意思,还怪他头上了。

陈云州叫住它:【你说清楚,什么叫我磨蹭?我可是马上就要攒够一千万拥护值了,还不符合开启第四层的条件吗?】

小助手:【不能哦,请宿主自行摸索。】

丢下这话,小助手就再也不冒泡了。

陈云州喊了好几声,它都没再回应。

陈云州盯着不断变化的拥护值,冥思苦想,这第四层到底要什么条件?听小助手的意思,应该是很容易开启才是,那这个开启的关键点到底是什么?

陈云州想了好一会儿,也没想到破解这个问题的关键点,正好胡潜找他谈事,只能先放下了。

陈云州回到庆川之后开始忙碌了起来。

他虽然还挂着庆川知府的名头,实际上庆川府的具体事务都交给了下面的人,他更多的是负责统筹事宜。

而现在最重要的两件事,一是秋收,二是交流会。

好在进入八月后,天气不错,没有经常下雨,田里的稻谷黄了,各地百姓开始收割。今年庆川地区的粮食整体有保障。

更可喜的是陈云州去年从仁州带回来的杨家稻,单株产量明显比其他水稻更高,稻穗要长两成左右,谷穗饱满多粒,还没收获,郑深预计试验田中杨家稻会比以前的稻中多收三成左右。

这可是个极好的消息,陈云州准备写一封信询问兴远、定州的收成,如果同样增收,那明年就可以在庆川地区全面推广杨家稻,以增加水稻收成。

秋收过后,交流会逼近,进入庆川的商贾也越来越多,导致城中的客栈几乎人满为患,但还有源源不断的商旅从各地赶来,一是想见识这个所谓的神奇交流会有什么稀罕之物,二也是想看看有没有什么商机和赚钱的门路。

商人们的消息其实是最灵通的,因为他们走南闯北,结交的人也多,见的也多。

所以这段时间,庆川城里也流传出了许多小道消息,比如京城哪位贵人有些不为人知的癖好,爱舔小妾的脚趾头啊,又有谁家的夫人给谁戴了顶绿帽子,还有谁家的公媳扒灰之类的。

坊间传闻大多以各种夸张的桃色绯闻居多,不过偶尔也有一些有用的信息,像是某地今年丰收,哪里的粮食和棉花都比较便宜,还有今年哪种茶叶减产了,估计要涨价等等。

陈云州专门派了人去搜集这些信息。

不要小看这些消息,说不定某一条中就有能用得上的。

这些消息大多是下面的人整理好,剔除掉各种离谱的传闻还有男女之事,再将剩下比较有用的送到陈云州这。

陈云州忙完后,每天晚上睡觉前会点灯看一会儿,就当是看后世的报纸了,了解时事新闻,同时也是一种放松和消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