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6章(第4/6页)

是失去几个州府,给点银钱安抚住兵强马壮的高昌人,还是三面作战,顾此失彼,哪里都顾不上,最后被人打入京城,失去江山?孰轻孰重,看皇帝如何抉择了。

这种卖国的行为立马招来了一些大臣的反对。

富国祥冷哼:“戈尚书忘了,我们与高昌人的不共戴天之仇?高昌人屡次南下,劫掠我大燕百姓,杀人无数,如今侵占了我云州、塞州,图谋甚大,你这是与虎谋皮!”

戈箫不同意:“富大人,你睁眼看看,南方已快全部沦入乱军手中,若不加以遏制,一旦他们突破北上的防线,京城危矣。孰轻孰重,还望大人三思,切莫因个人之利,而做出毁大燕江山社稷的蠢事。”

突然被扣了这么一顶大帽子,富国祥气得心肝疼,但又说不过戈箫,只冷冷地撇过了脸不看他。

其他大臣,你看我,我看你,都纠结得很。

跟高昌人议和,向高昌人送钱,他们自然是不愿的。

可如今陈云州是个冒牌货,意味着南方几乎全部沦陷了,平乱成了当下最重要的事,不然这三股乱军,仅靠楚家军是拦不住的,到时候乱军打到京城,他们都得完。

所以哪怕不赞同戈箫的提议,很多人还是不吭声,算是默认了。

嘉衡帝扫了一群这群应声虫,厌烦得很。真是群酒囊饭袋,能用的一个都没有。

见无人反对,戈箫再接再厉道:“皇上,若能跟高昌人议和,这样西北军可腾出来,派兵前往江南,一部分去帮楚弢平乱,一部分去攻打陈云州,尽快平息南方的动乱,以安天下。”

这个提议很诱人。

毕竟乱军已经成了嘉衡帝的心腹大患,必须得除。

思量片刻,嘉衡帝松了口:“下朝,戈箫、富国祥……你留下。”

大朝会后,嘉衡帝将几个重臣留下,在御书房里商议这事。

富国祥面色难看不吭声,其他几个大臣顾忌着羽毛,也怕引狼入室,没法收场,把自己搭进去,所以都很谨慎,最后只有戈箫一个人说话了。

经过商议,皇帝决定委派戈箫前往井州与高昌人议和。

为将功折罪,第二天戈箫就出发去了井州。

半个月后,朝廷与井州达成了协议。大燕每年送高昌人一百万两银子,把云州塞州赠与高昌人,双方以井州为界,互不进犯。

签订了协议,送了银子过去后,井州驻扎的十几万西北军只留了四万人驻守,其余的十万人开始南下,其中五万人去江南,帮助楚弢大军平乱,另外五万人由西北军参将贾长明带领,前去攻打仁州。

龚鑫、葛淮安本来都在等着朝廷跟陈云州打起来,他们好坐收渔翁之利,哪晓得最后这把火又烧到了自己头上。

朝廷往江南增兵,意味着他们的压力也将倍增。

韩子坤气得要死:“狗皇帝蠢死了,不集中攻打陈云州,反而先跑来对付我们。”

他捡便宜的愿望落空了。

佛祖咋回事啊,亏得他捐了那么多的香油钱,也不给他改改运气。

葛镇江倒还镇定:“子坤不必急,江南的主战场不在咱们这,前面还有龚鑫顶着呢,最急的是龚鑫。如今这局势,对咱们来说也不算太坏。”

袁桦也赞同:“大将军说得是。如果龚鑫敌不过朝廷大军,想咱们帮忙,咱们也可提条件,用禄州跟他们换余州,将咱们的地盘换到龚鑫的后面,三州相连,再徐徐图之,岂不是更好?”

“朝廷这边,若是庆川军不敌或打得艰难,关键时刻咱们也可帮朝廷一把。咱们目前这位置,可谓是进可攻退可守。”

经他这么一分析,劣势都成了优势。

葛镇江很高兴:“没错,这次可是咱们的机遇,若是运气好,兴许咱们能多吃下好几个州。”

韩子坤听他们这么一说,心情顿时阴转晴。

只是这高兴劲儿没维持多久,禄州那边就传来了消息,朝廷对葛镇江发起了招安。

只要葛镇江愿意率兵投降朝廷,朝廷封他为世袭罔替的一等国公,他手底下的这些将领也都会得到封赏。

这个招安有点诱人,因为葛镇江的势力比陈云州、龚鑫都要弱,还处在二者中间,也就是龚鑫现在忙着对付朝廷,不然早就吞并他们了。

这种夹缝中生存的日子并不好过。

葛镇江虽然也有雄心壮志,也想过荣登大宝,可连番的失利还是打击了他的信心。

见他犹豫不决,袁桦倒了一杯茶推过去:“大将军,咱们这等出身,即便是投降了朝廷,朝廷安能对咱们真的放心?古往今来,您见过几个降兵有好日子过的?”

葛镇江苦笑了一下说:“当初跟着我的兄弟,战死了不少,我只是怕连累大家。不过军师所言也有道理,只是咱们若拒绝了朝廷,万一朝廷不攻打陈云州,转而攻打咱们葛家军怎么办?咱们葛家军如今在南方是最势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