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2/2页)

栾彰那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懒散模样能给人一种舒服而奇特的相处体验,仿佛精神会跟着他一起放松下来。

纪冠城把大家的评价和自己的实际经验结合起来总结出了一个结论——看来栾彰确实是个好人。

那么自己就更应该加把劲,不能辜负栾彰,同时也要向栾彰证明自己。为此他能做的只有一件事。

卷!

身为跨学科研究组组长的谢尔比会在向栾彰汇报工作的时候谈起这个上进努力又聪明的新人。他抱怨纪冠城卷得有些过头,让他们这些一贯无组织无纪律自由散漫成性的人感受到了莫大的压力,现在的年轻人真是不得了。

栾彰能听出来谢尔比言语之中流露出来的其实是对于纪冠城的欣赏,转头看向屏幕上纪冠城交给他的“作业”时竟也会认同谢尔比——纪冠城明知道自己无法最终真正的解决问题,可还是认真地把自己可以处理的部分全部做完了。

他大胆的把那些之前提到的注意力矩阵删了一部分,继而换成了常数矩阵,修改了数个映射路径,反而提升了模型的性能,然后再去不断尝试优化泛化能力。那些实在无解的刁钻内容,就老老实实地整理了资料,把自己的想法和思路阐释清楚。

纪冠城本就不擅长写代码,跟着谢尔比学了不少,搞出来的逻辑结构与别人都不一样。栾彰阅读着这份文档,最直观的感受便是纪冠城的思维堪称“神魔一体”。这人遵守严谨的学术态度,可是有些想法却堪称大胆,甚至是固执的,当真敢冒着生产事故的风险去验证他的那些主意。

这种内在风格与他的外在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栾彰观察知道纪冠城很懂事,会在向同事请教完问题之后为了表示感谢给大家点下午茶;他也很诚实,会在文档中标注哪一部分是在哪位同事的协作下完成的;他甚至礼貌得极为细节,会注意和别人谈话时的姿势和语态。年轻健气的男孩双手搭在桌沿上,大猫似的认真听人讲话的模样成了女同事们私底下的乐谈。

栾彰是个有实验精神的人,有天下班很晚他都没有走,佯装处理工作。确定办公室里只有他和纪冠城时,他装作一脸疲惫却还是要努力打起精神的样子把纪冠城叫了过来,调出纪冠城交给他的“作业”指出其中的问题和不足,让纪冠城再欠自己一点人情债。

纪冠城一开始是站着听的,当栾彰抬起头看他时,他自然而然弯腰,双手撑着膝盖,两人保持了平视。过了一阵,他干脆半蹲在了栾彰的桌旁。栾彰的视线随着他滑落,转变成了俯视。

原来让那些让女同事感到备受取悦的画面是这样的。

“你去旁边拉把椅子坐下不就好了吗?”

“没事。”纪冠城嘟囔,“乱动别人的东西不太好。”

“只是一把椅子而已,不是私人物品,而且也不会有人在意。”

“如果有人在意呢?总不能因为对方不好意思讲,自己就可以当做不存在一样去那么做吧?客观发生的事情就是发生的。”

“没想到你的心思还挺细。”这一点让栾彰有些意外,他暗自记下。

纪冠城回答:“学以致用。”

“别太得意了。”栾彰敲敲屏幕上的一个数字,笑着说:“低级错误。”

纪冠城抓抓头发:“……我知道,下次不会了。”

跨学科研究组里都是挑剔的怪人,纪冠城却很好得融入了其中,其能力可见一斑。谢尔比还会关心纪冠城的培训课成绩如何,替他向栾彰求情,希望栾彰看在新手的份儿上放放水。

“毕竟是我万里挑一选中的人,你也知道,我们组可很多年没招过刚毕业的新人了。”

“我说了不算,最后还是要看成绩。”

“什么你说了不算?题目不是你出吗?最终评审不也是你吗!”

“你不是两杯奶茶就能收买的人。”栾彰岔开话题,“你觉得他哪儿好?”

一说这个谢尔比就来了劲,把纪冠城在工作中的优秀表现重新回滚了一遍,最后说:“其实这些都是次要的,他是那种能给人带来正向情绪的人,遇到困难也不会气馁,而是迎头直上,这种人很稀有的。哎,你跟他接触的比较少可能没办法体会,下次他点奶茶我叫他给你送一杯,讨好讨好你。”

“没有那个必要,一切还是要靠他自己的努力。如果你觉得他很辛苦,那就提醒他适当放松放松。工作而已,没了可以再找,身体拖垮了得不偿失。”

栾彰理性上能体会谢尔比的心情,他承认纪冠城有几分能力,是一个值得栽培的新人。情感上——不,他不会对此事注入任何多余的情感,他的计划是不会被改变的,哪怕纪冠城再怎么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