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衡华失踪(第6/9页)

《化仙一炁经》在玉圣阁,只是一部品级较差的仙书,多是给伏青翰那样的弟子用。

可眼下这本书,从立意和练气层次的真气运行,都已可比拟真传弟子们的心法。

代阁主招来诸位演法传功长老,让他们传阅这些心法。

一位长老只拿起一份手稿扫了几眼,就对代阁主道:“扶风仙宫那个小后辈创造的吧?一看开头,我就闻到他的味儿了!”

宇文春秋奇道:“师叔,您对他的道法研究如此深入?”

“不是深入,而是他的作风太明显。说是离经叛道好呢,还是该说稀奇古怪呢?他注重神识锻炼,心境修行,对于炼气吐纳反而比较忽视。

“他的道法在我们这些人眼中精妙无比。但真正让人修炼,就会有一个缺陷。一般资质的弟子无法入门。

“只有一部分资质超绝,神识强横的人才能轻松上手,且上手后却是一条大道坦途。他的思路和太玄道圣以来,修真界推广道法的理念相悖。”

几千年来,大家推新道法的目的是降低门槛,方便修行。

可伏衡华的开门第一关就难倒一大群人。

“但凡开篇要求存神观想,不注重培养真气的,十之八九没有,七八成总归有——都是他那一系的思路。”

另一位长老道:“这也跟他出身有关。他父母俱是修真者,他生来百脉俱通,且有慧心天赋加持,灵神天然比旁人强大。所以,他的功法思路就是以自身出发。”

气感?如何捕捉真气?如何提炼第一口真气?

那种事,完全不在伏衡华考虑范围。

他生来就能感知真气。

至于神识……那更是他的强项。

“他的观想,不是弄树啊,石头啊,就是观想日月星象、风雨雷云,或者本相神灵。我们推演他的天书根底。已经确定,他的天书修行第一步,是在这。”

这位长老指着自己眉心。

“他定是在泥丸宫观想了一个不知是山还是树又或者灵胎、石头的玩意,从而凝练先天道种。这道种必然兼具五行八卦之妙。同时,他在筑基层次就可以用身外化身,阴神出窍。”

同样是演法师,伏衡华能看出别人的功法路数。旁人自然也能研究他。

“更具体的瞧不明白。只能寻思着,他的道鼎术很古怪。如果他真结丹……他结丹的话……”

几位传功长老说不下去了。

他们按照伏衡华的天书测算金丹品相。

可每次测算结果,都让他们十分震惊。

那玩意还能叫做金丹吗?

他们几度怀疑,是自己等人对天书不够了解,测算错误。

那玩意跟自家《天圣玉章》传承的天书金丹,差别好大!

“总之,这小子的套路就是那老一套。这些文稿功法,都是他那边来的吧?”

代阁主颔首:“他们从元蓬书库带出来的。你们看看,我家能借鉴多少?”

“都可以借鉴。他的天书道法偏向于造化,与我们的‘天圣’同出一脉。紫皇阁的‘紫皇真相’也是这一路数。那边,想必也能借鉴。”

几位长老当即开始操作,将这些充斥伏衡华印记、风格的功法,修改为玉圣阁的基础道法。

每一篇功法,都仔细添加如何捕捉气感,提炼真气的入门诀窍。

武正新等长老闻风而来,阅览这些文稿后,一位长老对武正新看:“你看,几次让你亲自去伏家见见,你偏不去。错过多好的良玉?”

“这也能赖我?你能耐,以后你招收弟子,我安心修行去!”

“此等天才如到我家,谁来教导?本座可没资格。”代阁主忙打圆场,“此等人物与诸位祖师比肩,是要自开一道的。”

他对宇文春秋道:“你跟他关系不错,日后继续保持往来。结交未来的扶风主人,对你有好处。”

听闻“扶风”之名,几位长老神色触动,却没有言语。

没办法,延圣龙王不死,延龙修真家族就不可轻易打压。

这也是当年二代扶风宫主死前,给子孙遗留的护身符。

是跟龙王纠缠,折损羽翼难受?

还是一头撞入三大水域,跟两阁以及其他道统纠缠更难受?

伏家包括延龙其他修真家族对自家镇守龙王封印颇有怨言。

但在两阁高人眼里,这是当年二代宫主临死前留下的妙招。

有这张护身符,哪怕扶风后人逐渐没落,也是在与龙王交战中衰败。无形间,还能积累人道功德,有助日后复兴。

而如果扶风后人赢了,那可是踩着一头天龙上位。足以跟两阁比肩,恢复全盛期,乃至更进一步。

一位长老沉声道:“此子若执掌伏家,千年之后延圣龙王可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