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风咏玉莲(第2/5页)

孟晨将茶喝下,顿时眼睛瞪大:“丹元?”

衡华没有取出茶具、火炉,而是借船头红荷为器。

红花作盏,绿蓬为炉。

花瓣落在莲蓬孔洞,以三昧真火徐徐灼烧。

再以花梗点化茶镊,荷叶化作托盏,形成一套简易烹茶流程。

“这是金丹修士的法力,你煮茶竟是在调和玉液?”

孟晨见他采“风云之气”化为液体,本以为他是制作一种灵水冒充“茶汤”。但一入口,他赫然发现——这分明就是金丹修士的丹元!

看到孟晨惊讶的神情,衡华笑出声:

“自然!真火为柴,虎龙炼液,再以道意点云腴,我这煮茶便是一份炼丹啊!”

前番虽然没有去吃祝正雄二人准备的灵茶。但衡华来白玱一遭,自然将这里的情况摸了一遍。观看灵膳一系中的茶派,衡华大有顿悟。

今天特意拉孟晨来风海,也是打算在劫仙跟前显摆一番。

“您快品鉴品鉴,我这‘风云黄丹茶’如何?”

孟晨回味舌尖那一点“灵茶”。

那醇厚精纯的金丹玉液中,蕴含一丝轻柔的风相和绵软的云意。

仔细体悟,能感觉到清风遨游云海,云海随风而动的逍遥意境。

“你用三昧真火熬煮,脱胎于内丹法的金丹修行。但制作手法却又夹杂外丹道的技艺。”

修真者有内丹、外丹之说。

内丹即修行功法,体内孕养金丹。外丹即炼制丹药,通过服食灵药增进修为。

“龙虎为液,龙虎以风云论,风对虎,龙应云。你方才采风海中的风气云精置入花盏。以外丹技艺模拟内丹道术,就仿佛在莲蓬孕养一枚金丹。

“莲华、莲胎,在金丹秘要中本就视作母胎、丹炉,十分妥帖。

“最后,是点化丹意。”

炼金丹,要以一道天地道意为核心。

所以,伏衡华特意从自己领悟的诸多天地道意中,将一缕“风云逍遥之意”打入花盏,以此作为丹液的核心。

他炼成的“茶”,与其说是茶,不如说是一个失败的“金丹”。

修士结丹失败,玉液无法凝成金丹,恰如一盏茶羹。

“这些年我研究金丹,失败过许多次,逐渐就有了这个技艺。近日在白玱看到这里的灵膳,偶然想到这个手法,特意拿来请前辈尝尝鲜。”

“灵茶本就具备修行妙用。白玱的灵膳体系另辟蹊径,看似与丹道不同,实则又脱胎于外丹术。唔……灵酒一系有‘长生酒’,可突破境界。这灵茶之中……恐怕未来的白玱,又要出现专门的采茶修仙一脉了。”

见孟晨真人懂行,伏衡华便就着“灵茶入丹术”跟他讨论起来。

孟晨挑拣自己见识过的丹术、茶艺与衡华讲解,让其颇有启发。

闭目推算一番,衡华以神洛天书写出一本专门以茶艺为修行的功法。

玄级功法。

写完后,衡华随意锁在一片荷瓣内,扔入风海。

狂风呼啸间,那片花瓣随风飘零,不知飞去哪里。

“前辈见识广博,对我研究‘云腴仙法’颇有启发。回头这‘碧霞客’一脉有人得道,可尊您为祖。”

“我修行千余年,要是连你一个小娃娃都比不过,这修行岂非都到狗肚子上了?”

孟晨虽如此说,但心里却有些虚。

他是散修出身,而且又是那个动荡年代走出来的人。

莫说炼丹,炼器、布阵、占卜、风水,能对修真有帮助的,他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都研究过一些。

但比起当今的炼器师、炼丹师,他那些玩意不成体系。千年岁月下来,他真正注重并修持的,只有法力和神通。

论丹术、茶艺,他仗着千年阅历勉强能跟伏衡华说道一二。但要深入讨论,他过不了多久就要穿帮。

仗着劫仙神通法力,如今只能制作五品灵丹,属于劫仙炼丹最差的一档。至于煮茶……那玩意不是当水喝吗?我只是看沧澜他们瞎鼓捣,随口说几句罢了。

可孟晨万万想不到,伏衡华竟在他面前,揪着他瞎吹胡侃的那些话,生生把茶道修仙的“云腴仙法”创造出来。他粗略一扫,明白那是一门和灵酒接近,却更贴合丹道的修行法门。

入道时,需自酿一杯“悟道茶”。

茶道修行,即凝神静气,煮水烹茶。劫仙方才拣着一些早年见过的茶艺精要瞎侃,瞎说什么茶道凝神静气,致清逸和。杯盏之间体山川之灵禀,返道璞而归真。

哪知伏衡华真把这些玩意揉入修行,创造一条直入金丹的修行体系。

一日三茶,替代饮食和修行。采日月精华、风泽之气、水火之药……这样的茶不就是最初级的辟谷术?

待破境时,再烹一杯“破境茶”,即可从炼气一层迈入炼气二层。破境茶与炼气突破的丹药有区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