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八化九轉返純陽(第2/4页)

人身掌握的道法,以兽体施展会受到削弱。

因为人身道法,本是以人为本。变成鱼虾之流,连掐诀捏印都做不到。

所以,沧澜子的目光放在妖族功法上。

他推演的《万化天书》在转变其他形态后,体内法力会自行调整为相应的灵兽运行轨迹。

“妖兽亦有等级。如果只能变化火牛、土羊之流,完美掌握其妖气路线,可没资格称作天书。自然,我需要兽箓,而且是高等的兽箓。”

这就绕不开当初沧澜子和菩提闲聊提及的龙凤道统。

万化天书循序渐进。从弱小的妖兽开始变化,最终目标是完美转化龙凤两大体系,持有龙凤龟麟等顶级神兽的物性。

但关于这一点,菩提道人有不同看法:“您要为兽箓划定等级,如人族功法,设立天地玄黄四等?”

他理解之中的天地万化,应该是完美变化天地间的一切。天地万象众生同等,不需要划定妖兽间的等级。而是从变化的程度,分出万化天书的境界。

“《博物天鉴》已划定神兽诸等,无须格外划定。从最初的妖兽开始变化,至圆满之后再行更上一层的变化。你看,妖兽进化神兽有专属路线。我们从最初的妖鸟朱雀入手,一步步进化为神兽朱雀。我将这个过程定义为九步。同时,每一境可挑选一些具备特色的动物。比如,鲤鱼变,经过龙鱼、鱼龙等步骤,最终成为真龙变。草木变,最终经过几个阶段,可以进化为天演树或者青龙变。再比如朱雀变、白虎变……”

万化天书,充斥万物进化、易变之理,并将万物分门别类,划定等级。

这一点与菩提道人的认知相悖,他本想反驳,可转念一想,默默将《八九玄功》的稿子送去。

“咦?这也是一篇精通变化的玄功?看来,你我真想到一起去了。”

沧澜子倍感惊喜。

他立志自创天书,可当下世风保守,对自创天书皆不看好。

劫仙已做好独自面对一切的准备,没成想,竟还有一位“道友”?

“这是我偶然所悟。将功法分为九个阶段,每个阶段变化八种生灵。但我认为,这些变化之间并无高下之分。七十二变间,彼此平等。”

“八个?在我看来,你这篇功法分明是九九极数,八九返纯阳的理念。”

“因为每一层境界的第一变,即为本身变,或者称作圣人变。这也是这篇功法的重中之重。”

沧澜子颔首点头。

他在创造《万化天书》时,也有这方面考量。

务必确保自身不被各种妖兽的兽性侵染,要确保自己的本相不失。

他历经无数岁月,见过许多变化妖兽的修士,因长时间维系兽体,最终无法再变回人形。

这也是胎化易形术修行时,第一注意的事项。

“许多修士研习‘胎化易形’,都是从金丹开始。因为大道金丹蕴含不朽本性,可维系本我不失,也更容易修行。

“如果在筑基境或者更早前的炼气期,就需要专门的术法来固定人身。你是用‘圣人之道’来固守本我啊。”

衡华、恒寿敢在筑基期鼓捣变化之术,是因为他们精通阴神之法,无惧迷失本我。

但《万化天书》《八九玄功》要在炼气一开始,就设法固定本我神识,难度堪比登天。

衡华对八九玄功的第一阶段考虑许久。

起初选择“固神安灵咒”,一个古籍流传的地级道法,但效果并不高,走火入魔的几率很大。

直到天璇子发表“圣人论”,一下子打开伏衡华的思路。

同时,沧澜子的万化天书中,也有“圣人变”。

“我是打算以‘圣人变’作为原点基石,划出九条进化路线,行九九八十一化。而你是让圣人变一化为九,随每一层功法进步而进步。换言之,法力修行,真身打磨,全是依靠圣人变。其他七十二变,仅仅是附带。难怪,你要称作八九变化之术。”

劫仙稍作思忖,觉得《八九玄功》在修行上会更为便捷,也更适合传承。

至于万化天书,如伏衡华创造的《造化会元功》,都是只考虑自身,为他们量身定做。

伏衡华在筑基期散功重修,神识强横,可以不在乎炼气阶段的心猿虚弱和反噬。

沧澜子有劫仙道行,圣人之道已有小成。就算以圣人之道为基石,演化九九八十一变,根基也足够扎实。

但换一个凡人来,《万化天书》就是绝路,唯有《八九玄功》可修。

“以你这个为核心吧!回头,咱们再拉一群人,为仙道创造一篇全新的变化天书。”

沧澜子兴致勃勃道:“小颜打算创造天演木,收集天下木种。回头,我们再弄一座灵兽园。以研究解读妖兽的灵力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