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赤文載道撰咒法(第3/7页)

当“离天焚界法”发动时,将这门道术照映入镜子。然后沟通星辰之力,通过死镜术的折返原理,将道法反弹。

聚镜不用说,玄微派本就有许多和这方面有关的咒法。

“周潇,回头告诉你师兄。东墨阳回来后,先去参悟仙镜,打好基础。”

“是。”

顿了顿,周潇又道:“感应法,我也一并教授吧。得衡华相助,灵感通神法已修缮完毕。我教授师侄,大体上,一个月就能学会。”

恒宇:“学会只是基本,还需要让他熟练。并通过掐诀、咒语的方式快速施展——小张,我记得东墨阳不擅长‘罗天密印’?”

“是,他擅长‘行通拳印’。”

“在转译时,按照拳印来改。”

拳印,是掐诀的一类。在结印时,多有握拳式。

“明白。”

“还有,他不喜欢诵咒。尽可能在语法上简略,别到时咬舌头。当着天下诸修的面,丢人可大发了。”

伏衡华看着三位道咒师讨论,暗暗感叹:世外仙门的教学力量比我们家族强太多了。

在伏家,伏衡华挑选功法后,会为你寻找相关的匹配道术。

可就算杀了他,也不能按照每一个人的擅长与否,重新调整修改每一条咒术。

包括伏衡华自己,他掐诀也是自己慢慢练习,不能将其中某些印诀取消替换。因为他的水准,干不来这件事。

然而玄微派可以。

口诵、掐诀,都只是施法辅助。为了重新构成那一组赤文图录,激活并借来天地之力。

只要赤文图录的核心不改,咒语念诵方法和手诀结印方式都可以更改替换。

东墨阳对密印法和指印法比较苦恼。他掐诀,更喜欢用拳印。因此,玄微派道咒师就按照他的习惯,量身定制最适合他的咒术。

他发音磕绊,那就尽量减少发音。

这便是宗门真传弟子的待遇。

普通弟子学习通行版术法。但真传弟子只有那几十个,长老们可以逐一安排调教,为他们修改独属于他们的道咒。

这也是为什么,玄微派明明持有天级道术,却无法直接从天级道术改良,必须从伏衡华的死镜术着手。

因为玄微派祖师在太玄宗得传的天级道术,仅仅是太玄宗仙人传授给他,独属于他的“两仪乾坤法”。

从掐诀风格、咒语吟诵以及道术运行时的体内法力游走,统统是玄微派祖师专用。

他作为太玄宗真传弟子,拥有师长们量身打造的道术运用篇。

但“两仪乾坤法”“太玄逆命术”等道法的赤文图录版。他没资格,甚至在整个太玄宗内,也唯有传经一脉和掌门才掌握。

一代三天书传人中,斗战传人都不会研究这玩意。

因为——毫无必要性!

在斗法、战斗时,咒术只需要快、稳、强。

这就是掐诀、吟诵的用处,缩短时间,增加稳定性。

而赤文图录版,虽然是一道咒语的核心。但施展时间却翻了三五倍。战斗中,根本用不上。这类“核心公式”只在门内传承时才会使用。

天乙宗、两仪道以及天京老人也如此。

他们都有各自版本的“两仪乾坤法”,是太玄宗仙人量身定做。可偏偏不懂赤文版,他们无法为门徒改良,只能让门人抱着他们的道术,死板教条的学。

久而久之,当宗门放弃对“祖师道法”进行修改,完全按照祖师版本修炼。并在某些情况下流传在外,那么这些道术就会成为外面的“通用版”。

任何人与这些道术的契合度,都比不上最初的祖师。

想到这,衡华突然想起曾经发生的一个笑话。

他那个镜子里的太极朋友,起初教他咒语时,没有注意发音问题。

衡华按照那边标注的发音,不论怎么念诵,一个最低级的烧火咒都用不来。

“阿勒卡巴……啦烈咕得……”

绕口且完全不懂其意义。

后来两人一对照,才恍然发现。

各洲各域风土人情不同,语言不通。按照那边的咒语发音,在东莱当地根本不成词句。

因此,他们先转译为先天赤文,再按照东莱的发音和结印方式,重新改造一遍。

也正是那时候,伏衡华突然理解神州时代一个话本里面的故事:

曾经有一位飞凤门祖师,他拜师某位仙人得到一条专属咒法,可以让自身变化凤凰。后来将咒语传给三个弟子。三个弟子资质不俗,但在学习这个咒语时纷纷折戟。

祖师死后,三人又花费五十年才学会这个咒语。

而再往下传,三代之后门内无人可以学会。

直到许多年后有个孤儿流浪(故事主角)至此,拜入飞凤门。他只用三年,就把那条“化凤咒语”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