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机关算尽太聪明(第4/5页)

刘瑾霍然抬头:“绝、绝嗣?!”

月池道:“正是,他们害多少人断子绝孙,如今也该轮到他们,尝尝无人尊奉宗祠的痛苦。所以,你不必如此害怕,代王乃是太祖的后裔,你选他,正是对的呢?”

刘瑾心中乱如一团麻,这要是朱厚照真的死了,他听了这番话定是信心百倍,可他妈的,他活得好好的啊,说不定他的窃听高手就在哪个疙瘩蹲着呢。这到底是什么回事,还是李越又在蒙他?可这说得有鼻子有眼睛的,她自己又是那样的人……

他正苦苦思索间,就听月池道:“回魂了!别害怕,我叫他们制了新式的月饼,咱们正好尝尝。”

刘瑾没好气道:“中秋还没到,你倒有闲心吃这些来。”真不知道她是坐牢的还是干嘛的,天天不是要这个,就是要那个,关键是圣上还叮嘱,不可亏待她了。

月池失笑:“中秋时只怕就要大位更迭,到时大家吵得估计连饭都吃不下去了,哪有时间尝这个。还是咱们俩先庆祝吧。”

果然就有人送了月饼进来,月池咬了一口,正是蛋黄月饼。她专程转过来递给刘瑾看:“瞧瞧这馅儿,真是喷香,正应了那句诗,怎么说来着,小饼中有酥和饴,艳如西湖半壁红。【2】快,尝尝吧。”

刘瑾食不甘味地吃完了整个饼,浑然没有注意,在听到这句话后,一旁侍膳宫人眼中的精光。

老刘最后一脚深一脚浅地离开了。他在东暖阁门口徘徊日久,连迈进去的勇气都没有。杨玉亦在门口徘徊,一见他来就问道:“怎么样,事是不是了了?”

在紫禁城的中心,提着脑袋干这种事,他的心理压力也很大啊。

刘瑾奇道:“那是你手下的人在听,你来问我。”

杨玉呸道:“这等密报,自然是直接上禀,我岂敢中途偷听。”

刘瑾阴阳怪气道:“哟,您这等忠心耿耿的臣子,皇爷是最信重的了,怎么不就在里面等着皇爷亲与你说呢。”

杨玉被他堵得一口气接不上来。他正欲反唇相讥,就见自己的手下灰头土脸的从里面出来。三人面面相觑,都在对方脸上看到了一脸菜色。老刘已经忍不住开始打摆子了,而杨玉看到他们这个模样,心里也明白了几分,他哆哆嗦嗦开口:“……完了?”

刘瑾没有搭理他,他悄悄走到门扉前,细细听着里面的动静,果然听到了,压抑的恸哭声,仿佛要将心肺都呕出来。

刘瑾已然是面白如纸,再也没了同杨玉较劲的势头:“这下是真的完了……”

这厢是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而尚膳监那厢也是如坐针毡。尚膳监的主管太监,正是谷大用。他和他背后的御马监太监张永,素来与刘瑾不睦,两方堪称是死敌,一逮着机会,就想置对方于死地,可没曾想,不过一场葬礼,刘瑾突然就把握宫内主导权,一下就占据了上风,还隐隐有要更换皇帝的预兆。这要是让刘瑾做成了,其他人不知道,可他张永和谷大用一定是吃不了兜着走。

然而,就这么一时半会儿的,他们还真没办法。

张永为御马监太监之首,御马监与兵部、督抚共掌兵柄,名义上是位高权重,可到了关键时刻,要调动大量兵马,亦是难于登天,盖因明代为了防止任何一方擅权,所以极重制衡之道,只有皇上的圣旨一下,宦官和武官两方手中的兵符合一,才能调动宫中禁军——腾骧四卫。这就和直属于皇帝的厂卫和锦衣卫截然不同了。可如今,皇上的圣旨一个字没有,腾骧四卫的指挥使也没有冒着诛九族的风险去攻打乾清宫的打算,就只能眼看刘瑾在此“挟天子以令诸侯。”

正当他一筹莫展之时,主管尚膳监的谷大用传来消息,言说乾清宫要的菜式有些奇怪,一下引起了他的注意。

张永默念道:“要鲜嫩的菱角,和鱼做羹。还有鱼羊鲜。”

菱鱼羹,谐音不就是囹圄。至于鱼羊鲜就更是一个暗喻。鱼羊鲜或称鱼腹藏羊肉,这道名菜的发明者,叫做易牙,是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最宠信的厨子。有一日桓公与易牙说笑,说自己尝遍天下美食,却独独没吃过人肉,想来有些遗憾。听了这话,易牙为了讨好桓公,竟然将自己的亲生儿子杀害,煮了一锅肉汤献给桓公。桓公果然大为感动,对易牙极为宠信,即便管仲谏言,桓公却还是将易牙长留在自己身边。

谁知一日,桓公得重病,易牙与另一个奸宦竖刁便密谋造反,他们拥立公子无亏,逼得当时的太子昭逃亡宋国,齐国因此内战骤起,乱成一锅粥。易牙等人堵住宫门,假传君命,不许任何大臣踏入宫门半步。还是有两个宫女乘人不备,越墙入宫。桓公此时已经饿得发慌,见到宫女连忙要东西吃。宫女便将易牙、竖刁引起的种种乱象告诉了齐桓公。桓公闻言后悔不迭,然而事已至此,无力回天,终于被活活饿死。